从历史深处打捞丁悚,打捞艺术史
发布时间:2023-03-01 00:50来源: 未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正在举行的“慕琴生涯——丁悚诞辰130周年文献艺术展”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展览以700余件展品打捞并构建出一个鲜活的丁悚和他所处的时代。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近日就展览的缘起与策划接受了《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访,“这次展览准备了六年,这是一个把丁悚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的过程。也希望通过对他的梳理带动对于当时上海的重新认识。这个梳理对现代艺术史研究也是一种推动,这种推动本身也包括了对艺术史研究对象的反省和反思。”
在顾铮看来,丁悚(包括与他结交的一群人)身为与当时方兴未艾的平面纸媒共浮沉的视觉工作者,其艺术创作的出发点是“实用”,令大众受到启发,开启民智。这是一种把美术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的生活实践。
顾铮在展览现场
丁悚是民国时期上海视觉文化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是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商业文化的先驱与实践者。他是上海美专首任教务长、是“天马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漫画团体“漫画会”的创办人之一,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朋友圈中除了有孙雪泥、张光宇、郎静山等画坛友人,还有包括了严独鹤、周瘦鹃、梅兰芳、周璇、陈歌辛等各界翘楚。
展览入口
关于展览
澎湃新闻:丁悚相比其子丁聪、其友张光宇、刘海粟等似乎一度不为人所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丁悚的?又是怎么会想到为丁悚做一个展览的?
顾铮:展览的缘起要说到2016年。我在刘海粟美术馆策划了一个展览,名为《来自上海:摄影现代性验证》,主要内容围绕民国时期活跃在上海的摄影人的实践。此时我的诗人朋友王寅、也是丁夏先生的大学同学告诉我,丁夏保存了其祖父丁悚先生的遗物,是否有兴趣见见?
在我们的几次见面中,丁夏陆续展示了一些他家人保存的丁悚的照片等,这部分东西量大质优。我觉得这是一次不能错过的梳理机会。无论从了解上海美专的角度、还是从更开阔的意义上了解当时的上海,尤其是民国时代上海的文化生态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这部分材料是独特且独家的。
丁悚之孙丁夏、丁小一(丁聪之子)谈展览。 视频:叶紫(04:13)
展览准备了六年,这是一个把丁悚从历史深处打捞出来的过程。也希望通过对他的梳理带动对于当时上海的重新认识。这个梳理对现代艺术史研究也是一种推动,这种推动本身也包括了对艺术史研究对象的反省和反思。
某种意义上来说,丁悚在过去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是被严重忽略的一个人物。通过对他的工作的逐渐深入的了解,就会意识到丁悚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美术教育史、上海文化史上的贡献。对于他的工作的重新发掘和梳理,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对他个人的工作的重新梳理、书写和打捞。其实更重要的是重新发现上海、发现上海文化,发现中国的现代性进程,所以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梳理是绝对必要且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