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

发布时间:2023-02-27 19:44来源: 未知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国民党的主力大部队大部分驻扎在西南地区,为了与中国共产党抢地盘打时间差,蒋介石使出了一招“缓兵计”,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

谁料毛主席到达重庆以后,报纸上刊发了一首毛主席的填词《沁园春·雪》,然后就引发了一场文坛“大地震”。

直到那时人们才知道:毛主席原来并不是国民党宣传机器里提到的那个“杀人魔王”兼“土宣传家”;也不像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到的,是看上去“有点粗俗”的天才军事家。

事实上,毛主席是一位富有哲学思想,且具备深厚的诗词功底的政治家。蒋介石读到毛主席这首《沁园春·雪》以后,心中颇不服气。

原来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只不过是迫于形势的“虚晃一枪”。谈判真正的目的,是想设置障碍,迫使中国共产党主动与之翻脸。如此一来,国民党想打内战才会“师出有名”。

说白了,蒋介石就是想给中国共产党制造负面的舆论,让中国共产党“背黑锅”。然而《沁园春·雪》的横空出世,彻底打乱了蒋介石的计划。

在与身边的“文胆”陈布雷合计后,蒋介石公开向国民党全体人员征集这首词的“和词”。想要通过“御用文人”的笔墨,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针对毛主席的政治批判活动。

没想到倾国民党全党之力,也没写出什么好作品。后来毛主席看了这些“和词”,写信对黄齐生说道:“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鸦鸣”是乌鸦叫,意寓其声之难以入耳。“蝉噪”则是专指诗文写得虚浮,全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这些东西看了只会让人发笑。

国民党文人的“鸦鸣蝉噪”

在国民党的御用文人中,当时有一个叫易君左的家伙,外号“三湘才子”,填写的和词全文如下: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

黄金堆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才天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这首和词的开头三句,写的是国家命脉衰危,民族厄难当头,普通人的命运就像断了根的蓬草,随风四处飘飞。五六七句写国中“有识之士”,为救亡奔走呼号却得不到回应的绝望。

从“杀吏黄巢”开始,主要就是针对毛主席本人进行的人身攻击了,易君左把毛主席比成了唐朝的黄巢、和秦朝的白起。

上阕的最末三句是针对《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而言,认为过去如画的江山,现在已经不复妖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