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里的衣食住行
发布时间:2023-02-25 11:08来源: 未知
新一期的行知读书会请到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为读者们徐徐展开一幅大唐画卷,看看那时的艺术与生活。
“盛世大唐屹立于当时世界的艺术文化之巅,可用‘辉煌灿烂’来形容。在之前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南北分裂以后,大唐将北方雄浑辽阔的生命激情,和南方优雅细腻的情怀合一。”在胡建君看来,唐朝的文化艺术是大国与小家兼顾,比如岑参的一首“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方面要上战场报效祖国,另一方面希望传一封家属报平安。所以大唐是介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归去来兮”的魏晋风度之间的,介于事工和隐秘之间。大唐的艺术,在建立规范的同时,又用天才纵意的才气来突破规范,恣意盎然。人物画亦是如此。从《洛神赋》到仕女图,丰肌硕体宛若大唐盛世,深入人心。
仕女画历史悠久,早在战汉帛画里面就可以看到仕女的身影。早期“仕”和“女”是分开的,分别指的是男子和女子,到秦汉以后“仕女”才合流,指的是“女而有士行者”,意为女子有男子的气魄和格局,指的是德才兼备的女性。
顾恺之笔下的《洛神赋》,洛神于青山绿水间姿态曼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而到了唐代,人物形象就变得丰肌硕体,进入开元盛世之后,歌舞升平,出现了一大批以描绘贵族妇女生活为主题的“绮罗人物画”。女性须眉丰颊,体态肥硕,妆容别具特色。比如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着窄袖襦裙的女子们骑马亦不在话下,女性身材之美不再被宽大衣衫所遮掩,这种大胆的艳丽使唐代女子显得格外动人,画中还有五位女子均身穿圆领袍衫,头戴幞头,都是当时流行的男子装扮。
《捣练图》
张萱另一幅名作《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面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唐代女性化妆工序,比现在更复杂。妆容包括,敷铅粉、抹胭在唐代,胭脂有了便携式的新品种。胡建君介绍:“唐代妆容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初唐的时候还不是非常浓烈的样子,还是崇尚健康秀丽的自信之美,虽然有高的发髻,但是比较简洁。到了中晚唐就一下子变得非常浓艳,眉饰也变得非常丰富,唇彩也多样。”
唐代对眉毛的崇拜达到顶峰,“古人比腮红、唇彩更加重视的是眉毛,古人有一个说法我觉得特别美,叫‘七情之虹’,所谓的‘淡扫蛾眉朝至尊’,觐见皇帝的时候,你可以不涂胭脂,但是眉毛要画一下。各种各样的眉型,像蛾眉、八字眉、剑眉、贵眉、涵烟眉、却月眉等等。”
唐代女性曲眉丰颊,体态丰盈。
“发髻、头饰,更是名目繁多,唐人这种发量有一些是自己的真发,有一些是装饰,这种风格也影响了日本的浮世绘。”胡建君说,唐代服饰方面,披帛、 绣罗、团花、抹胸、高腰、透视,元素众多,极具层次感,也十分包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