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4首浪漫又美妙的词作:疏疏淡淡,一溪霜月,漂

发布时间:2022-10-21 20:02来源: 未知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公元1197年的元宵,已年过四十的词人姜夔忽然怀念起身在合肥的恋人,于是开始凄凄切切地哀叹:肥水怎么就那么无情地流逝了呢,当年要是没有爱得那么深的话,也不至于为情所伤,苦苦相思。

之后他又是做梦又是回忆,恍恍惚惚,朝思暮想,在那惜春叹岁月,整的自己难受痛苦极了。

据夏承焘考证,姜夔在二三十岁的时候,曾经来往江淮间结识了恋人,后来因为各种因缘际遇分开了。没想到过去二十多年了,他又想起了当年的恋情,还是有如此悲痛伤感的情绪。

姜夔的恋情词字里行间流露出漂泊之感,感慨悠长,行文运笔别具意趣,因而有种疏朗古淡之韵味。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公元1083年至1086年,周邦彦客居京师,从入都到任为太学正,这段时间可以说过得还不错。

不过虽然平时生活闲适,但在外久了也难免想家,于是在某个夏日,他便生出了“故乡遥,何日去”的怅然。

写这首词时,还处盛夏,天气闷热,室内正燎香消暑,室外景色明媚,鸟儿叫唤、荷叶清圆、天空晴朗,周邦彦用清丽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夏景图。

在袅袅升起的沉香和风荷凌举的景象中,周邦彦想起了故乡和小伙伴们,他的家乡钱塘也有很美的湖光山色,如果此时不是在汴京,而是在钱塘,那他应该会和伙伴们泛舟游玩吧。

如今周邦彦长久客居汴京,也只能在梦里想象那些美好的画面了。

这个时候的周邦彦还很年轻,尚未经历仕途的毒打,但却已经如此思念故乡了,可见他对家乡的喜爱与眷念。

后来周邦彦经历外放、重返朝廷、又被外放,一生沉浮,在各个地方当官,尝尽了客居异乡的孤独与辛酸,他此后的故乡之作,更是深刻而充满苦涩悲凉。

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在这首词里描述了一个非常美妙的月光世界。月光皎洁的夜晚,空气清新,夜色恬美,在这种月明人静的环境中,苏轼独自一人把酒赏月,在空阔神秘的宇宙星空下思考人生,想白驹过隙,疏忽而已。

这首词重点还在抒情,苏轼向来乐观,但也有消极无奈的时候,也常流露出人生虚无的想法。

词中流露出了强烈的退隐情怀,人生苦短,怀才不遇,他觉得与其去追求那些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喝酒弹琴、看绿树白云,做个闲人,享受当下。

念奴娇·梅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辛弃疾写梅花也别有韵致。文人界大概没有谁不喜欢梅花吧,梅花严寒独自开,品质坚毅而姿色清丽。

在辛弃疾的描述里,梅花花影稀疏,姿色天然秀丽,颜色有白有红,一点儿也不艳俗,简直没有哪种花能比它更有神韵的了。

清新明秀、玉洁冰清,所有美好的形容词都可以被用来形容梅花,辛弃疾盛赞梅花的“骨清”、品格,也写梅花瘦削漂泊的遭遇,其实是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寄于其中,写梅也是在写自己,其中寓意,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