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传统文化遇到互联网技术,文化被网络化了

发布时间:2021-04-04 15:09来源: 未知

文化强国,顾名思义就是在文化上强大的国家,对内表现为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对外表现为对其他民族有较强的吸引力。

通常,社会认同的关于文化强国的标志,一是具备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二是国家文化产业规模占到GDP8-10%以上,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三是涌现一批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大师,形成独特的文化艺术流派;四是成为文化贸易大国;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强劲,有充分的国际话语权。

文化的定义很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民族的生活方式,总体上可分为物质、精神两大范畴,也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也可进一步细分为价值观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外交文化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一词更多泛指人类精神生活状态。

上述五个文化强国标志,前四点都是物质文化强国的指征,都是物质层面、具体层面的标志物,都是可以量化的。而文化强国,除了具备上述物质层面和表层文化的实力,更需要有精神层面的强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强国,应该首先是一个具有民族魂的国家。这个民族之魂,不仅要令自己的国民认同和自信,而且对其他的民族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就是文化软实力。这是不能量化的,也是最难实现的。

我们需要认识文化强国与文化大国的异同。具备前四点标志的国家,可以称为文化大国。但是,只有同时具备了第五点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强国。

中国是世上唯一具有五千年上下不曾中断的文明历程与灿烂文化的国度。之所以五千年不中断,是有独特之处的。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形成真正属于中国的精神文化,足以对内赢取国民的认同,对外以独特的中华文明立足世界舞台,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国绝对具有成为文化强国的基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灿烂而厚重,但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之后,传统文化遇到互联网技术,文化被网络化了。

互联网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它对人类的影响,不亚于火药、蒸汽机和电。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正在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交际方式,消费方式等等。但是,所有的技术,其实都是双刃剑。在针对文化上,互联网技术起到的作用也是双面的。

互联网带来的文化益处是巨大的,首先表现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能力的极速提高、社会物质层面的飞跃式发展和提升;第二是普惠,是传播便捷,直达社会底层,是信息全覆盖,有助于全民普及文化教育,特别是使最底层的百姓受益。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互联网带给社会文化的另一面影响。

网络社会的特征是开放性和多元性,是全民参与的,也是低门槛、平民化、草根性的文化。网络技术带来赛博空间、虚拟世界,带来太多的商业化、娱乐化。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民狂欢的文化场域,看看今天中国的网络文化企业和产品,再看看市场上海量的网络应用,它们在给民众带来切实利益和便利,但大多是提供物质层面的便利、感官的刺激、利益的输送、物欲的激发。我们来看看2018年度中国10大网络新文化现象:沙雕文化、吃瓜文化、锦鲤文化、怼文化、土味文化、撩文化、Pick文化、国潮文化、Bot文化、直男文化。这些本不上台面的亚文化已经成为全民热捧现象,网民干脆直接宣称:“参与这些文化,你就是参与了这个时代”,言下之意是,这些文化就是时代文化。

必须承认,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二十年,是文化被网络化的二十年。网络技术的洪流过于巨大,夹杂着泥沙滚滚而来,一度冲垮了传统文化的堤坝。网络文化,从物质层面上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形态,但从精神层面上说,却明显拉低了文化品质。文化网络化,是让文化变Low的二十年。网红、电商、剁手节、直播带货成为大众追捧的社会时尚,宅文化、丧文化、佛系文化、粉丝文化、碎片文化反映出国民最真实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在这些文化词汇里,很难找到民族精神的代言者。总之,当传统文化遇到互联网技术,文化被网络化了。虽然网络技术也催生了多种的新文化形态,形成了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企业,文娱产品也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精神层面却变得大众化、庸俗化。

这样下去,如何建设文化强国?须知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何来艺术大师和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文艺作品!文化强国的五种标志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是统领整个民族文化的纲领,而娱乐至死的网络文化明显挑不起民族的精神大梁。这也是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文化复兴、文化自信,强调互联网治理的原因之一。

文化网络化是技术的产物,在技术发展的早期,作为一种崭新的改变人类物质世界的巨大洪流,冲垮和打破人类原有的文化形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技术狂热的消退,理性的回归,网络必须走向文化化,也就是挣脱技术的桎梏,逆水行舟,向上提升网络文化,使网络变得更加有文化,使崛起的网络社会在物质层面急速进步的同时,从精神层面得以伟大复兴。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文化网络化是技术的产物,网络文化化则是人的产物。人不能被技术绑架,而应让技术为人掌控、为人服务。如今,中国网络用户已经高达九亿之多,如何让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提升,是一个重大课题。

事实上,网络传播的便捷和全覆盖,有助于对内加强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大力宣传,对外形成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强大技术支撑。必须用好互联网技术,对网络文化的重要性有清醒而且足够的认识,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尤其重要。如果说在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之前,面对世界的中国还可以在文化生活领域里面韬光养晦以静制动的话,一旦走上全球舞台中央,就不能不有所作为,就要看我们在精神领域、物质领域以及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中为世界做出多大的贡献,从而为中国人民赢得更大的尊敬与尊严,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强国的概念。

有鉴于此,建议从三大方面来思考、完善未来文化政策:

首先,要进一步重视网络技术对文化创新、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争做传播工具等技术层面的领头羊。要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美国的文创产业占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连日韩小国的文创产业也占其GDP的19%,而中国仅仅占4%。这与我们这样的文化大国是不匹配的,我们在文化产业的巨大潜能还远远没有被释放出来。

其次,要有效克服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深度发掘传统文化精华,大力宣传中华精神文化,提升中华网络文化的精神品质,对内进一步增强我们国民的文化自信。特别是面对青年一代,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尤为重要。年轻一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在网络文化中出生和成长。提升他们的文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非常重要。

第三,形成真正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话语体系,在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竞争中逐渐夺回话语权,用“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和“世界大同”等核心思想引领世界潮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总之,在文化被网络化20多年后,要努力促进“网络文化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推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双循环、促进中华网络文化品质提升,从而创造出更加璀璨丰饶的文明,为世界的大发展与和平做出中华民族独特与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