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新时代秦文化传承的回眸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3-18 14:43来源: 未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大一统的文化根基与兼容并蓄的文化内核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文化中大一统与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新时代秦文化传承的回眸与展望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大一统是秦文化的核心内容

秦的起源可以上溯至传说时代。相传,秦的先祖女修是颛顼之后,吞玄鸟之卵孕育秦人。商周之时,秦人迁居西陲,扎根陇东。周孝王世,秦首领非子因擅养马,封于秦地,号为“秦嬴”,此即“秦”这一名称的由来。公元前770年,西周王朝灭亡,秦襄公率军护卫有功,周平王许诺将关中故土封予秦人,秦以“始大”,位列诸侯。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求贤,任用卫鞅,推行变法,一举成为当时的“天府之国”。其后,秦惠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继续行商鞅之法,国力累积,秣马厉兵。到秦王政即位之前,统一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归一。不仅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彻底结束,而且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疆域范围更是远超前代。无论是统一的国家形势,还是深入秦文化的法家思想,都促使秦继续推动政治文化上的大一统。在政治上,行郡县,废分封,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开阡陌,废井田,建立起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秦还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字”“一法度衡石丈尺”,实现了文字、度量衡、货币、轨距、道路等技术标准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这些都成为了秦朝的标志性功绩。

《诗经》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大一统的思想在西周时期就已初步形成,甚至早在夏商之时就产生了近似的认识。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却并非始于三代,而是最终由秦来完成,其中固然有历史趋势的因素,但也绝非偶然。秦自立国以来,辟居西陲,秦襄公以后才逐渐盘踞关中。开关东出,以窥周室,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可谓历代秦人之志。商鞅变法以后,秦又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秦始皇曾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实际就是以法家思想维护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几百年间,秦跻身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最终建立统一国家,将大一统推进到天下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可以说,统一性是秦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大一统是秦文化的核心内容。

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秦文化的兼容与开放

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格局;严文明先生也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又是有主体的,形成一种多元一体的格局。”作为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多元一体”也体现在秦文化上。

关于秦的起源,一般认为秦是西北的戎族,但清华简《系年》却反映出秦的先人是原在东方的“商奄之民”,大约在今山东曲阜一带,约周成王时才被迁至陇东。由此观之,秦人本为东夷,秦文化也本与东夷文化密不可分,但从东海之滨远迁西陲后,为了生存与发展,秦人与西方诸戎密切交往,互通婚姻。从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秦文化之中不仅保留了很多东方的东夷文化因素,又吸收了大量西方的戎狄文化。与此同时,《史记》载秦“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久居西土的秦人还受周人礼乐文化的熏陶,包含了周的文化因素。这些都说明秦文化是善于接收、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

秦能一统,还有赖天下各国人才之功。秦穆公重臣百里奚、蹇叔、由余俱非秦人,但他们合力助秦,成就霸业。战国以后,辅佐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商鞅是卫国人;为秦惠王“外连衡而斗诸侯”的张仪是魏国人;为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的范雎是魏国人;协助公子异人归秦、以丞相之位辅佐两代秦王的吕不韦是卫国人。秦王政曾下令驱逐六国之人,楚人李斯上书建言,秦王政当下收回成命,继续任用和信任六国人才。李斯在书中说:“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其实,此亦秦能一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对待外来人才这一点上,秦文化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彰显无疑。

秦法苛峻,后世称其“繁于秋荼”“密于凝脂”,长期以来都受到历史的批判。不仅如此,秦还将法律制度强制颁行,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了“法令由一统”。秦始皇琅琊刻石:“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即全天下都有了行为的准则。然而,这并不代表秦法的实行没有因地制宜的情况。实际上,秦在对待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的边疆地区时,也会采取适应当地的特殊政策。例如,四川青川县曾出土了秦木牍《为田律》,内容与《睡虎地秦简》所载《田律》有异,其中所反映的农候也只能适用南方,这说明《为田律》是针对四川地区的专门法律。又如,秦在治理巴地之时,就推迟了郡县制度和编户齐民的推行,不仅与巴人刻石为盟“顷田不租,十妻不算”,而且“以巴氏为蛮夷君长”,沿用了巴人原有的君长秩序。这些在边远地区和新开发地区实行的特殊政策,也就是文献中所说的“远域新邦之典”。

宋震豪先生说:“(秦文化)是开放性的多元并蓄,广纳兼收,与时俱变,与时俱进。”王子今先生说:“开放、创新、进取为秦文化的精髓所在。”诚然,从秦文化的形成,到秦能一统的原因,再到秦大一统统治下的因地制宜,都反映出秦文化在大一统的核心之下亦有兼容与开放的特征。

新时代秦文化传承的回眸与展望

数字创新,秦风新传:新时代秦文化传承的回眸与展望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的文化遗产震铄古今,从汉到清,实际上都未能脱离秦所开创的政治框架。秦文化至今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中国人。

进入新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如何利用好数字技术,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秦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成为了一项新的课题。在这个方面,近年以来已涌现出不少成功的案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即是其一。从采用了矩阵全景技术的“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到用全新的视角展示秦始皇帝陵背后故事的“《国家宝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专场”热播,再到与《大话西游》合作,基于学术研究最新成果,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秦陵地宫等。通过这些全方位的表现手段,拉近了新时代年轻化的文化受众与古老的秦文化之间的距离,使之在沉浸体验中感受到了秦文化的魅力,让“秦时明月”照进现实。

总之,大一统与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是秦文化的精髓。在新时代,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通过数字创新手段,将进一步推动秦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秦文化“跨越时空”、服务当代,亦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