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核心是人,有人才能创造文化
发布时间:2021-02-25 16:12来源: 未知“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中国古代就把身上的刺青称为文身。文的引申义,一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比如文字、文章、文献;二是表示现象,比如天文、水文、文科、文职。
“化”的本义,是指生成、造化的意思。比如变化、现代化、化解。
文化,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字、声音的总和。简言之,文化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总和。

《周易》贲(bì)卦的彖传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段话说出了文化的真正含义,意思是说:刚柔相济,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就形成了自然景观;用文明约束人,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母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就形成了人文。观察自然景观,从中洞察时序的变迁,观察人类的文明,以此教化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遵从文明礼仪,让整个社会达到文明的境地。
“贲”的意思是装饰得很美的样子。贲卦有两个含义,一是讲文饰(即外在修饰),二是讲文明(即内在修养)。贲卦说明的是,外在形象修饰是为了内在的道德修养,强调外在修饰与内在修养结合起来,从而产生美好文明的形象。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又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年历史上的各种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流传年代久远,分布非常广阔。
中国文化不但对日本、朝鲜半岛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对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乃至美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使中国就像一颗明珠,绽放着绚丽多彩的元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哲学思想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佛家思想、兵家思想等。
文学艺术包括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戏曲,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四大名著等等。

中国的汉字文化包括成语、对联、谜语、歇后语等。
民俗文化包括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春节等。
武术文化包括太极拳、咏春拳、少林派、武当派、峨嵋派等。
中医文化包括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等。
工艺文化包括剪纸、风筝、刺绣、中国结、泥人面塑等。
厨艺文化包括川菜、 粤菜、 徽菜、饺子、茶、筷子等。
服饰文化包括汉服、旗袍、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等。
建筑文化包括长城、牌坊、兵马俑、故宫、颐和园、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等。

文化的核心是人,有人才能创造文化。人类创造了文化,也享受着文化,同时也受约束于文化,最终又不断地改造着文化。文化顺应时代的潮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地被传承着、创造着、发展着。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即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可触知的具体实在的事物,比如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习惯等,这些被称为大众文化;人类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审美情趣等形成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这些被称为高级文化。

文化,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对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
对于个人来说,文化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或者说一个人具有广泛的知识,学历高,我们通常称之为‘有文化’。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无论是一个人的成长,还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们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心灵,可以提高个人的阅历、眼界、常识和思维方式,整体影响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文化给人注入力量,使人柔韧而坚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人脱离野蛮和粗俗,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比如,浩然正气、气宇轩昂、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卓尔不群等等,这些成语反映的就是一个人的外在精神气质,这些气质都与人的内在文化修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