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新闻 >

广州也在近3年后再次成功入冬

发布时间:2021-01-18 14:59来源: 未知

去年年末以来,广东的一系列降温让人印象深刻。

2020年12月底,广东迎来最强寒潮,广州最低温低至3℃左右,全省平均气温下降超10℃。寒潮刚过去不久,一轮强冷空气再来,广东多地出现久违的降雪(霰),广州也在近3年后再次成功入冬。

这些降温都让人想到“极端天气”,虽然气象部门已经表明,从整个季节维度来看,还不是极端冷,但大家的体感已经很“极端”。

极端天气气候确实与大家息息相关。

广东极端天气气候研究迎来新契机

不久前,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及灾害风险学术交流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链风险管控与应对”学术年会在汕头举行,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气象相关业务部门的近百名学者,围绕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链的问题展开研讨。

粤港澳大湾区常年容易遭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侵袭,也受到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诸如内涝、滑坡与泥石流等衍生灾害威胁。

交流会上,24位学者围绕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链作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极端天气事件发展机制、长期趋势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前沿技术在气象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灾害链的监测预警及防范应对、当前业务预报存在问题与挑战等多方面。

会议还特别邀请到包括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研究员在内的9位专家进行了特邀报告,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复合型极端事件、重大群发山地灾害、热带气旋预报、地球系统模拟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

本次会议的支持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链风险管控与应对”是2020年启动的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王东海教授介绍,如何面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广东发展绕不开的问题,深入认识大湾区极端天气事件的客观演变规律、科学防控应对它们所带来的各类灾害,是大湾区未来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方向。

现场,王东海介绍了具有针对性的大湾区再分析技术方案与框架,并提出了建立30年、水平分辨率为3公里、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再分析数据集的关键目标,这一目标将为未来研究本地极端天气事件的长期趋势、致灾特征与机理提供数据基础,也为大湾区区域数值模式的改进提供契机。

会议认为,大湾区建设刚起步,项目是国家发展大局与区域重要战略在科学研究上的迅速响应,将基础研究、业务进步和战略决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高度一体化的重点研发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