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新闻 >

勇攀气象科学之巅 让天气预报越来越准

发布时间:2020-01-11 17:34来源: 未知
  出了科学界,听说过曾庆存的人不多。然而,当我们点开手机,随时查看几天后的天气,如此便利精准的科技,就离不开曾庆存创造的算法。
  25岁破解世界级气象难题,为如今的天气预报技术奠定基础;44岁“够格”领取国家津贴,与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同在第一档”;4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这位来自阳江的“广东仔”,在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以“勇攀珠峰”的精神,成长为我国大气科学基础研究的中坚力量,在数值天气预报、卫星大气红外遥感、跨季度气候预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地球系统模式等领域都形成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
 
  10日,著名大气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站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首创原始方程
 
  直接预报天气
 
  1935年,曾庆存生于广东省阳江市一个贫苦农家,全家老小力耕垄亩,也只勉强喝上稀粥。穷困没能阻止这个家庭对知识的渴求,曾庆存和哥哥打着赤脚,一边劳作、一边读书。
 
  虽然条件艰苦,但曾庆存十分用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公费读书名额。
 
  1952年,曾庆存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进入气象专业学习。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气象科学人才急缺。而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曾庆存深刻感受到了当时中国气象预报的水平——由于缺少精确计算,做天气预报往往只能定性分析判断,凭经验进行预报。于是,年轻的他下定决心,要研究客观定量的数值天气预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1957年,曾庆存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师从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基别尔。在三年多的留学生涯中,曾庆存经过研究提出了“半隐式差分法”。这是世界上首个用原始方程直接进行天气预报的方法,随即被用于天气预报业务,且至今仍是世界数值天气预报核心技术的基础。
 
  迎难而上挑起大气研究大梁
 
  1961年,曾庆存在苏联科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后回国,写下一首《自励》诗:“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26岁的曾庆存立下誓言,从此矢志不渝。
 
  1970年,国家决定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曾庆存被紧急调任作为卫星气象总体组技术负责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问题,并用一年时间写出了当时国际上第一本系统讲述卫星大气红外遥感定量理论的专著,为监测暴雨、台风等及相应灾害提供了重要手段。
 
  20世纪80年代初,曾庆存又挑起中科院大气所所长的大梁。当时,我国基础研究经费短缺,虽然大气科学在理论上不比国外差,但中国科学家缺少一个重要工具:高速计算机。“我们的计算机每秒百万次,人家是亿次,要追赶他们就好比毛驴追汽车。”曾庆存在大气所的老同事回忆道。
 
  曾庆存就是要追!一时没有“汽车”,那就先换“自行车”,总得咬着牙自己往前赶。“哪怕当掉裤子也要买计算机!”曾庆存撂下话来。
 
  在他担任所长的九年间,大气所迎难而上,建设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耄耋之年仍奋战于科研一线
 
  攀登气象科学之巅,曾庆存未曾止步。2009年,已74岁高龄的他萌生了建立“地球模拟器”的想法。预测未来一年甚至几十年的气候,事关夏季洪涝、冬季雾霾、农业规划、能源布局等,这项研究涉及国计民生方方面面。
 
  在数百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于2018年在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破土动工,预计2022年完工。该装置将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回顾自己的科研成绩,曾庆存一如既往地谦逊:“我曾立志攀登科学的‘珠峰’,但我并没有到达山顶,大概在海拔8600米的地方建了个营地,供后来者继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