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揭示的雷电防御策略
2019-10-12 10:18栏目:生活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电压约为1亿至10亿伏特。雷电产生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引起森林火灾,造成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

雷击灾害案例
江西省2005-2012年雷击死亡情况
1、逐年死亡人数
8年总人数:415人、年均:51.9、2008年后年均:28.4人。
2、各月死亡人数
总人数:415人;6-7月:253人(61%)、4-8月:393人、12-2月:0人,季节特点十分明显。
3、死亡时间分布
总人数:250人;15-17点:157人(62.8%)、14-19点:211人(84.4%);时间分布十分集中,与雷暴天气的日变化高度一致。
4、死亡人数分布
死亡人数最多的县是南昌县达35人,其次为:鄱阳24人,余干16人,新建16人,永丰15人。高发区位于水陆交界、平原与丘陵交界区域,而非真正的山区。
5、死亡原因分析
- 农事68.2%(运动、近水、金属)
- 行走7.4%(跨步电压)
- 避雨6.7%(树底、工棚)
- 近水6.4%(山塘湖库)
- 高地4.0%(屋顶、山坡)
- 金属3.0%(引雷、导电)
- 骑车1.7%(自行、电动、摩托)
- 打伞1.7%(金属尖顶、伞骨)
- 通信1.3%(手机、电话、电视)

日常雷电防御
1、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如遇雷电应立即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的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10、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户、岗亭或低矮建筑。
11、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