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旅游 >

潮退人涌,赶海为何这么火

发布时间:2023-10-08 00:23来源: 未知

“原计划住两天,迷上赶海又续住了几天”“第一次带孩子赶海,没想到收获这么多”“我们一直挖到凌晨两点,赶海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在这个假期,青岛的海边是绝对的“顶流”,人们如潮水般涌向这里,一边“看呀看”,感受“面朝大海”的心旷神怡;一边“挖呀挖”,体验“赶海”的其乐无穷。


10月5日,青岛浮山湾海滩大批市民和游客正在赶海

秋风起,鱼虾跳,蟹脚肥。退潮后的海边变身“寻宝乐园”,沙滩上、礁石间随处可见赶海人的身影。他们带着各式各样的“装备”,紧跟潮水的脚步,各显神通,“埋头苦干”,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网络上,各式赶海视频总能引起网友关注,收获一波又一波流量。赶海,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如此让人欲罢不能?

赶海,又称为“下海”“巡海”,指人们根据潮汐规律,赶在退潮时,到海边的滩涂礁石上捡拾打捞鱼虾蟹等海货。

赶海,赶的是什么?


 

靠海吃海,赶的是餐桌美味。大海在每一次潮水涨落间,将大自然的礼物馈赠给人们。最初,赶海是向大海讨生计。青岛作家于向阳曾在作品中回忆,在八号码头、沧口海水浴场,“海滩上生长的蛤蜊、虾虎、蛏子、螃蟹应有尽有,只要赶上退潮的时候,带一张木锨或者耙子,把蛤蜊、虾虎、蛏子往篮子里装就可以了”。青岛作家韩嘉川则写道,儿时在湛山西村的太平角岬角的旋流里,“一堆一堆的小海螺用手往兜里捧就行”。

依海玩海,赶的是生活趣味。如今,赶海则是忙里偷闲的休闲娱乐方式。当海水渐渐退去,广阔的海滩一点点露出真容,人们便开始了“寻宝游戏”。梁实秋曾这样描述青岛海边人们赶海的景象,“寄生蟹顶着螺蛳壳乱跑,煞是好玩。小水母像一把伞似的一张一合,全身透明。孩子们利用他们的小工具可以掘一小桶,带回家倒在玻璃缸里玩,比大人玩热带鱼还兴致高。”

国庆假期,青岛的海滩挤满游玩和赶海的游客 摄影:王雷


 

物丰天润,赶的是别样滋味。青岛气候温润宜人。如文人苏雪林所写,在青岛,眼睛里见的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闻的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感到的是“清冰如水的爽意”。春天,气温回暖,蛰伏一冬的海鲜蠢蠢欲动,正是赶海的好时节;炎炎夏日,傍晚赶个海无疑是消暑的极佳方式;秋冬时节,蟹满鱼肥,正是鱼虾满仓的丰收季,赶海正当时。总之,一年四季,赶海都是青岛人不能错过的事情。

近两年,赶海成为新的网红旅游方式,社交媒体上的赶海攻略细致入微,让人跃跃欲试。旅行社也顺势推出“滩涂赶海抓蟹”自由行、一日游,受到游客欢迎。

古老而悠久的赶海,为什么突然火了起来?

“云赶海”,乐趣就在眼前。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发达,推高了赶海的热度。视频博主黝黑的皮肤、粗粝的双手、健康自然的状态和手上活蹦乱跳的海鲜,给人强烈的冲击。对鲜少接触海的内陆居民来说,“面朝大海,捡到海鲜”的生活充满诱惑,眼看着博主从平平无奇的水坑和沙包下发现隐藏的海洋生物,让网友大呼“好神奇”“我也要去海边试试”。于是,赶海从线上火热到线下,引无数人“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