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河南话的河南人”,信阳市为何不划给
发布时间:2023-03-26 11:55来源: 未知有很多到信阳旅游的人们总有一个疑问,这里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甚至信阳人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河南省信阳市,地处河南省的最南端,南临湖北,东接安徽,是中部三省地区的交界地。信阳市是我国地理意义上的南北、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因此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
信阳市接壤地
在河南省境内的信阳市,在语言特色、风俗习惯等方面却和湖北省更为相似,信阳人更是被称为“不会说河南话的河南人”。可是信阳市为何隶属于河南省,而不划给湖北省呢?
信阳市概况
信阳市隶属于河南省,古时又称“申洲”、“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其东部与安徽省接壤,南部与湖北省交界,处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地带,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信阳市全市总面积约1.89万平方千米,十分开阔。若和河南省所有地级市相比,其总面积仅次于南阳,排名第二。下辖浉河区、平桥区两个区和罗山县、光山县、息县、新县、潢川县、淮滨县、商城县、固始县八个县。
信阳市地图
根据信阳市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信阳市人口总数约887.92万人,常住人口数约616.6万,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市。很多人不知道,信阳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市,信阳市内足足有48个民族,以汉族为主,约有5万个少数民族人口。
信阳市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南端,西部是桐柏山,南部是大别山,淮河在北部横贯东西,山地和丘陵地形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5.4%。因此信阳市的地形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还有少量的平原和洼地。
信阳市地形图
信阳市内的河流基本上都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河流的支流,流域内有98.2%的河流属于淮河水系,另外1.8%的河流则属于长江水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浉河和史河,不仅流量大而且流速快,丰富的水资源为信阳市的发电和农业灌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信阳市水文图
信阳市地处淮河上游,大部分区域位于淮河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日照时间长,温度也比较适宜。年均降雨总量约为 1200毫米,降雨量合适,空气较为湿润。
信阳市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在向外3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郑州、武汉、合肥三个省会城市,因此信阳市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几个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枢纽。并且信阳市在此趋势下已经形成了覆盖城乡、水陆空内外联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信阳市交通图
璀璨的历史文明
每座城市都有她自己独特的灵魂,这个灵魂见证了这座城市千百年来的历史文明和繁荣兴盛,并且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一点点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信阳市是一座历史名城。它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淮河文化的重要源头,具有极其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文化。
宣传“豫风楚韵”文化
早在8000多年前,信阳市境内就出现了规模比较大的原始农业,并且淮河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使其留下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等20多处历史遗迹。
仰韶文化遗址
在当今汉族姓氏100个大姓中,有黄、罗、蒋等13个姓氏都起源于信阳市,这足足占了百家姓的十分之一,因此信阳市被誉为“中原侨乡、闽台祖地”。近年来,到信阳寻根问祖的闽台同胞、海外侨胞络绎不绝,从而发展出“台湾访祖到福建,漳州思源溯固始”的根亲文化。
台湾人回河南祭祖
在土地革命时期,信阳市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的所在地。在革命战争时期,信阳市培育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新四军第二师、第五师等多支人民军队主力部队,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百余位将军的故乡。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
信阳市是享誉中外的千年茶城。信阳地处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温度适宜,且昼夜温差大,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度条件。同时信阳市降水与水资源丰富,为茶叶的灌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信阳市拥有黄棕壤土地,为茶叶的种植提供了硬性条件。几千年来,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名扬天下。
信阳毛尖种植地
不像河南的河南人?
在整个河南省境内,信阳市可以说是最不像河南省的河南城市。
不管是从地理分界还是历史文化上来看,大多数的河南人都更倾向于自己是北方人,但好巧不巧,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从信阳市穿行而过,因此信阳市被誉为“江南北国,北国江南”。所以很多信阳人都搞不懂,信阳市到底属于北方还是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