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旅游 >

天龙古道,一条古老而神秘的古道

发布时间:2022-01-05 17:49来源: 未知
  天龙古道,这是一条古老而神秘的古道,龙王山、天目山两座位于浙江与安徽交界的大山,曾经是多少徽州人步入天堂的捷径,这个已经迷失了很久古径,又曾有多少驴子想将它重新走穿。仙人顶 天目山的最高峰 这里海拔1507米,东望东天目山大仙峰,北眺龙王山龙王尖,三峰鼎立,众山俯伏。极目远眺,天地辽阔,胸怀坦荡。在顶峰可东瞰钱塘江,西眺黄山;还可观日出,云海,偶能看到罕见的“天目宝光”。它不光连通了天目山和安吉龙王山的,也串起了临安和安吉,属于浙江海拔较高的古道之一,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本次活动的路线是由杭州出发到达安吉长潭村后开始徒步,经桐杭岗、千亩田、龙王山、天龙古道、仙人顶,至西天目,全程20公里。
  
  这条古道比较难走,需要有一定徒步基础。
  
  古道徒步路线:长潭村—桐杭岗—千亩田—龙王山—天龙古道—仙人顶—西天目
  
  栖霞坑古道,位于奉化溪口境内, 起于宁波余姚市四明山镇唐田村,止于宁波奉化市溪口镇栖霞坑村,是新昌、余姚通往奉化以及宁海的唐诗之路。“唐诗古道”光听名字就充满着浪漫的诗意,而最诗意的秋季正是其最五彩缤纷的时节。其名来源是因为这是一条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风景旅游线。每年11月,红叶漫山遍野,古道狭窄,密林遮道,群山环抱,让人陷入一个被红色包围的环境。另一段,松针铺满古道,遍地金黄,如同黄色的地毯。头顶着蓝天白云,听着一旁小溪淙淙的流水声,穿越色彩之路,真叫人心旷神怡。
  
  踩着卵石,顺着一条小溪向西边的深山峡谷前行便到栖霞坑。进村口有一幢晚清风格的古建筑——王氏祠堂。古道中的桃花坑是现在的王羲之后裔的聚居地。这里处处遍布了这位东晋著名大书法家的踪迹。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入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00多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他们中多数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人物,如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贺知章、张若虚、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元稹、顾况、贾岛、温庭筠等,不胜枚举。他们或逆水而上,或顺流而下,携酒扬帆,击节高歌,对沿途风光吟咏不绝。
  
  这条古道线路浪漫又轻松,风景绝佳,适合身体健康任何人群参加。
  
  古道徒步路线:栖霞坑村—唐田村—茶培村—岭脚村—栖霞坑村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位于皖南山区,山高林密,地窄人稠,使得一代代徽州人不断向外寻求发展。而承载徽州人迈出大山脚步的就是一条条穿山越岭的古道,其中徽开古道就是徽州众多古道中的一条。
  
  白际山,古称“徽开古道”,即安徽徽州——浙江开化的大通道,东起浙江省淳安县中洲镇泰夏村,北至本县榆村乡岭脚村,全里程25公里,其制高点“白际岭”高峰海拔1208米,是白际的交通要道,是古时徽商、浙商经商的必经之路,因海拔高,里程长而著名。
  
  自源白公路开通以来,打通了白际的外向通道,天长日久,原古道荒芜,路面难辩,无法通行。如今白际兴起的原生态旅游热,翻越“白际岭”高峰,重走“徽开古道”,踏寻徽浙商人经商足迹,体验白际人民交通之难,已成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经典线路。为便于通行,通过前期白际、榆村、源芳三乡出资、出力,“徽开古道”白际岭路段10公里,已全面修复,还古道原貌,为游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观光环境,再现古道风采。
  
  春季的徽开古道都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非常适宜赏花徒步。但是这条古道比徽杭古道难,但一路风景秀丽。对技巧要求不高,体力要求中等。
  
  古道徒步路线:岭脚村—愉村乡岭下村—五里亭—冷水缝—二善亭—岭顶亭—十里亭—白际回龙潭—百丈冲瀑布—龙潭—油煎豆腐瀑布—石壁山—大溪口—古洞门—浙江泰夏村
  
  幽幽古道,当年的徽商骡铃何处闻?徽杭古道风景优美,地势平缓,是一条适合初级徒步爱好者的路线,也是最早普及的户外徒步穿越线路。全长15千米,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
  
  徽杭古道西起安徽省绩溪县鱼川村,东至浙江省临安市浙基田村。位于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徽杭古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中国第三条著名古道,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走廊,是一条见证徽商历史文化的神奇 “徽商之路”,现在也是中国十大徒步旅游最佳线路。
  
  徽杭古道作为一条入门级的徒步线路,适合徒步初学者去体验,无经验的人也可以。
  
  春秋两季的古道色彩最丰富。三月下旬可以看油菜花,四月中下旬能看到满山的映山红,秋天能看到色彩缤纷的树林,都是很美的风景。
  
  推荐古道徒步路线:古道饭店—江南第一关—黄茅培—下雪堂—上雪堂—蓝天凹—永来村—浙基田
  
  黄南古道起于天台南萍乡前杨村,终于临海黄檀岭脚村。是古时黄檀与南萍的通商要道,总长约12公里。建于北宋初年,一直到清代都是浙东重要的商贸通道,主要运送食盐、茶叶、布匹、丝绸、瓷器等日常用品,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走廊,我们称之为临海通往天台的丝绸之路。虽然没有徽杭古道那样的有名,但其秋天之景色绚烂,仿佛油画一般。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交通的完善,黄南古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它的功能从商贸流通转为旅游观光。而现在两边有很多部分已经通水泥马路可以通车,只有在临海大泛村跟天台前杨村之间尚保存有相对完好的古道。
  
  黄南古道主要有三个看点,非常适合初级驴友及摄友。
  
  第一个看点是天台段的古道以及红枫林,古道沿途种满古松、古樟、古枫,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枫叶古道之一,入选全国八大赏枫基地。网友们评论说“北有香山,南有黄南”。从枫树的数量来看,黄南古道稍有逊色,但从枫树的树龄来看,香山红叶要略输一筹。
  
  第二个看点是临海段的上千亩梯田,从山脚至山顶,梯田像一条条彩带绕山而行,大的有几亩,小的像水缸,重重叠叠,高达几百层,像一架架天梯伸向空中,蔚为壮观。
  
  第三个看点是黄坦古村落。当地无工业企业,环境保持原生态,森林覆盖率高达90%,古桥、古树、石屋、古民居随处可见,如大泛和洋高山村的石屋群、三份村的古民居、杨氏宗祠等等,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生活在古村落里面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休闲而宁静。
  
  古道徒步路线:前楊村—大亭—山頂小廟—大泛村—大亭—前杨村
  
  公盂古道起于公盂县前坑村,止于林坑村公盂位于仙居县田市镇境内,距县城38公里的西南处,在十三都景区边缘,核心面积31平方公里,造型地貌密度大、品位高,岩崖峰岗变化万千,以巍峨著称。地形构造呈多级梯状,中心海拔1150米,整个公盂岩巍峨鼎立,气势峥嵘,石林崖壁,各有风采,一条石子铺就的古道一直延伸至山顶。
  
  仙居公盂山,人们毫不吝啬地将之称为“浙江香格里拉”,可见其是隐藏在浙江境内的另一片“世外仙境”。整个公盂巍峨鼎立,气势峥嵘,山崖连着山崖,横亘无际,各峰离立,自为一体,石林崖壁,各有风采。
  
  地图上对公盂山又叫做公盂村,是坐落在海拔600米的高山上的小村庄,分为上平村和下平村两地。公盂村四面奇峰环绕,公盂山峰顶最高海拔在1150米,整个小村庄就被公盂山峰围成了一个小小的盆地。攀登上公盂村南边的公盂岩背,整个公盂山美景便尽收眼底。
  
  这条古道徒步强度中等,风景秀美,乡村氛围浓厚,其他例如海拔高度和路况以及复杂程度都不算强。在公盂露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晚上游侠客会组织篝火晚会,摄驴清晨上公盂背看日出,十分尽兴。
  
  有人说公盂就像是一幅画,一幅需要住下来,静静品味,静静享受的画。小雨过后,雾气从峡谷开始升腾,公盂成了一个缥缈的仙境,奇峰幻化成了香格里拉仙境,公盂村就成了这仙境中的天宫,置身其中,心早已飘飞到山顶,翻越到仙境。
  
  古道徒步路线:前坑村—公盂村—公盂背—林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