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交通 >

中老铁路是这样建成的

发布时间:2023-07-31 00:50来源: 未知
 当“澜沧”号列车以160公里的时速通过老挝境内的楠科内河特大桥时,桥下从中国陕西运过来的泥土静静地看着同样有着“中国血统”的列车。一掬泥土,从中国到老挝,从陕西到万象,完成了一次奇幻的中老之旅。

中国技术解决世界难题

  在许多人眼中,老挝气候宜人、民风淳朴,是旅行者的天堂。但在铁路建设者眼中,密布的山林、频繁的雨季、落后的交通无疑给铁路建设带来不小的困难。

  尤其是在雨季,施工现场水位不断上升,楠科内河特大桥桥梁桩基频繁塌孔。“关键在于泥浆配比,只要配置合适的泥浆,保护好孔位,工程就能顺利推进。”由全国劳模徐州牵头组建的中铁二局劳模创新工作室对此开展了长达3个月的技术攻坚。按照国内的施工经验,他提出以泥浆配备为突破口,全力制备桩基成孔的“稳定剂”。但当地土质相对特殊,制备泥浆所必需的膨润土在老挝遍地难寻。

  徐州工作室的成员得知,秦岭以南关中地区有优质的膨润土。经过反复试验,时任中老磨万铁路一分部项目负责人的徐州终于确认,陕西的“泥土”就是解决老挝万象雨季施工难题的中国答案!经过两个雨季的考验,2018年6月14日,楠科内河特大桥最后一个桥墩顺利浇筑完成。中老铁路全线最长桥梁主体工程终于顺利完工。

  中国铁路建设者就凭着这“身经百战”的经验和开拓性的创新精神,用一捧“泥土”解决了世界难题。像这样的故事,在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每天都在发生着。

  “老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在铁路建设领域尤为突出,此前全国仅有3.5公里铁路线,缺乏建设铁路的经验。”中国中铁二院总工程师、原中老铁路设计总体谢毅介绍,在建设过程中,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用了大量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和老挝人民一起完成了铁路建设。

  中国标准推动世界连通

  从一开始设计,中老铁路就决定采用中国标准。“自2010年4月中老双方签订关于铁路合作的备忘录到2015年12月老挝国会批准建设,中老铁路经过了5年半的研究论证。”中铁二院磨万铁路设计总体陈建国介绍,中国标准以其先进性、适用性,获得了一致认可。

  以工程前期投资收益估算为例,老挝国内没有与铁路相关的定额及估算编制办法,也无类似项目参考。双方创新性地先采用中国铁路编制办法编制国内版估算,在此基础上,根据老挝实际情况修改相关估算项目、定额,得出国外版投资作为本项目投资,既保证了投资估算的完整性,也符合老挝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