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仅28.5%,认知不足是主因
发布时间:2023-05-02 17:11来源: 未知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经过规范的全程管理,80%-90%的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控制,是可防可控的疾病。我国哮喘患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长,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仅为28.5%,远低于理想水平。患者对哮喘的正确认知不足、长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是原因之一。
近日,我们关注到澎湃新闻的一则报道: 4月27日傍晚,中央气象台再度拉响沙尘暴蓝色预警,这也是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第12次沙尘天气过程。今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总特点为出现早、范围广、强度强、污染重等。报道称,据气象分析师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出现了11次沙尘天气过程,较 2000-2020 年常年同期(9.1次/年)偏多。
沙尘天气,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刺激呼吸系统,可能诱发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加重。且目前正值春夏之交,气温变化大,柳絮、花粉飞扬,新冠、流感病毒仍不时肆虐,这些因素均给哮喘患者带来更多风险。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经过规范的全程管理,80%-90%的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控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然而,我国哮喘患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长,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仅为28.5%,远低于理想水平。究其原因,患者对哮喘的正确认知不足、长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是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全球对哮喘的认识,1998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2023年5月2日是第25个“世界哮喘日”,其主题是“全面关爱每一位哮喘患者(Asthma Care for All)”,提出每位哮喘患者都应享有正确的治疗和关爱。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
哮喘的本质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本文作者供图
哪些因素会诱发支气管哮喘?
1、过敏原接触:尘螨、花粉、真菌、动物皮毛、棉花絮等,大自然中的过敏原千千万万,了解自己的过敏原是哪一种或者哪几种至关重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非常有效的哮喘预防方法。
诱发哮喘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本文作者供图
2、各种病原体感染:感染容易诱发和加重哮喘,尤其是小儿哮喘,病毒性感冒是最为常见的诱因。
3、室内外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油烟、香烟等。今年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偏高,有利于沙尘天气生成。沙尘天气是导致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4、空气的温/湿度:空气太冷、太干燥、太潮湿、流动性差都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5、情绪波动:过度的悲伤和过度的喜悦都有可能诱发哮喘(注意:是过度的),避免大喜大悲对哮喘有预防作用。
6、过度疲劳:大部分患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哮喘发作前,往往感觉非常疲劳。不可否认,过度的疲劳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