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新闻 >

气候与生态危机警钟在鸣响

发布时间:2023-04-25 15:14来源: 未知

今年春季以来第9轮沙尘天气袭向中国北方。沙尘暴,这个本已逐渐远离的话题再一次被拉进人们的视线。

这已经不是我国近年来首次遭遇较严重的沙尘暴。2021年3月,一场始发于蒙古国的近十年来最大沙尘暴席卷了包括中国北部、日本和韩国大部分地区在内的东亚地区,造成重大影响。此后一个月内,沙尘暴两度再从蒙古国袭向东亚各国。

2022年8月29日,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遭遇沙尘暴袭击。

随着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蒙古国是东亚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地。近几十年来一直在与持续的沙漠化、反复出现的干旱和日益频繁的沙尘暴作斗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通过查阅多项研究和采访发现,近几十年来蒙古国气候和生态系统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大气事件、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沙尘暴。

1992年以来,蒙古国在矿产和农产品出口推动下的经济高速增长。但过度放牧以及煤矿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了蒙古国生态和气候环境急剧变化。而气候变化已成为该国反复发生干旱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

从1940年到2015年,蒙古国的年平均气温增加了2.24摄氏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年降水量减少了7% ,导致全国干旱加剧。土壤水分缺乏和地表变暖之间的正反馈循环导致该地区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和干燥。在1987年至2010年间,蒙古国高原超过四分之一面积的湖泊干涸,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受到干旱和荒漠化的影响。在上述变化发生的同时,沙尘暴发生频率在增加。

2020年《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曾引发了国际媒体广泛的关注。该研究第一作者,原瑞典哥德堡大学研究员,现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张鹏告诉澎湃新闻:“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伴随着半干旱蒙古高原土壤湿度急剧下降和热浪-干旱相互加强,该地区夏季气候似乎已经超过气候系统临界点,进入一种不可逆转的干-热并发频繁发生的状态,并可能使半干旱蒙古高原很快进入永久干旱状态。这种转变无疑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之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沙尘暴便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尽管中国数十年来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建立防沙固沙屏障,也取得重大成效。但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向澎湃新闻指出,需要警惕的是:“气候变化会加剧环境和生态压力及其脆弱性,所带来的新挑战有可能让我们努力几十年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护林建设等生态文明成果毁于一旦,因此我们亟需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在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当中采取更积极的措施。”

沙尘暴背后蒙古国气候与生态问题

蒙古国是位于俄罗斯和中国北方之间的内陆国家,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刚刚超过300万,是世界上第十八大国家,也是人口最稀少的国家。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蒙古国以其广阔的草原、风景如画和游牧生活方式而闻名。虽然草原是其标志性的景观,但干旱和半干旱土地(年降水量 < 100毫米)构成了该国南部和中部省份的大部分,并从西部延伸到东部边界。戈壁沙漠占到国土面积的41.3% 。

蒙古国沙尘暴是东亚“黄沙”的主要来源之一。沙尘暴对人类健康和各项活动有着显而易见的严重影响,并可能对农业、牲畜和畜牧业造成广泛的损害。沙尘暴的发生取决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而沙尘的强度主要取决于风速和土壤干燥度。蒙古国大约90%的领土位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域,这些地区易受荒漠化的影响。有许多因素有助于该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其中,长期不可逆转的气温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减少,蒸发散和土壤干旱增加,以及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广泛土地退化是主要因素。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韩杰团队2021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蒙古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规模和频率增加了好几倍。在2015年至2020年的连续五年中,蒙古国普遍出现了干旱,大部分发生在6月至8月的夏季。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蒙古国每年观测到的沙尘暴的天数增加了三倍多。在过去的10年里,蒙古国南部地区每年持续出现20到30次沙尘暴,在其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每年都有30到60天观测到漂浮的沙尘。而最严重的沙尘暴通常发生在3月到5月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