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靠的是天气?
发布时间:2021-03-06 15:48来源: 未知上回说到德国似乎对于莫斯科志在必得......
德国的攻击
1941年9月20日,德军开始大举进攻莫斯科,冲锋陷阵的装甲集团军快速突入苏军的纵深地带。到10月7日更多苏联部队被包围,但是斯大林下令坚守莫斯科,并任命得力干将朱可夫元帅负责这座城市的防御。
莫斯科的老百姓被动员起来,就连天气也开始向苏军伸出援手。10月8日,出其不意的大雨滂沱而下,德军车辆很快陷入泥潭之中,行军速度大打折扣。
到十月末,持续不断的恶劣天气以及苏军日益顽强的抵抗,使得中央集团军群在距离莫斯科仍有大约80公里的地方停滞不前,希特勒终于为他在年终推迟向莫斯科挺进的决定付出了代价。
几乎在同一时间的南方集团军抵达黑海,更多的苏联士兵落入重围。又有十万人沦为战俘,但是恶劣天气同样影响了南方集团军的战斗力,即便如此,哈尔科夫市还是在1940年10月24日被德军攻克了。
此时天气日益寒冷,希特勒原本认为苏德战争会在夏季结束,因此对严寒并没有进行准备。衣裳斑驳的德军士兵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在另一条战线上,中央集团军群开始发动总攻,意图夺取苏联首都莫斯科。
势如破竹的先头部队
截止到12月4日,其先头部队距离红场只剩下30.5公里,一些侦察兵声称,他们已经可以远远看到克里姆林宫那闪闪发光的金顶。
但是天公不作美,当晚气温再次骤降,坦克发动机无法启动,武器结冰,许多士兵被严重冻伤。
寒冬挽救了苏联
12月5日,饱受严寒折磨的德军只好推迟进攻,冬季的严寒挽救了苏联红军,但是德国人仍然相信春天来临时就是莫斯科沦陷之时。
不容否认,1941年秋,苏联红军在德军攻势下一直在节节败退,除此之外,斯大林还要提防日本趁机偷袭他在西伯利亚的部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本已捉襟见肘的苏联红军处境将更加艰难,还好日本并没有轻举妄动,这让斯大林把驻守在东方的苏军30多个师从西伯利亚调往莫斯科。
他们装备精良,并且受过良好的冬季作战训练,12月初有50多万士兵进入莫斯科的指定阵地。12月5日,正当德军准备放弃攻占莫斯科的计划,是苏军打响了反攻的第一枪。
苏联的反攻
首先上场的是苏军的大规模炮击,随后苏联T34坦克大举逼近,冲破德军防线,苏联红军的绝地反攻让德军大为震惊,仓促之下只能仓皇撤退。在随后的七天里,苏联红军在德军阵营里左突右进。这个消息对勉强同意停止进攻的希特勒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12月19日,盛怒之下的希特勒下令解除东线总司令,陆军元帅瓦尔特·布劳希奇rig0稀奇的指挥权,由自己亲自指挥,其他35名高级将领也受到波及,被解除兵权。
希特勒下令,部队不得再后退一步,无论付出多少代价,德军必须死战不退,直至战死沙场,这一命令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军防线日趋稳定。此时的斯大林对苏军的胜利信心十足,命令全线发动大规模的反攻。
作为斯大林最信任的指挥官之一,朱可夫元帅试图劝阻斯大林,但后者似乎心意已决,在随后的四个月里,双方围绕德军的防御阵地展开一场拉锯战。德军在苏联战场的迟迟不前,对习惯了速战速决的希特勒来说,显然有些难以接受,现在纳粹机器已经深陷苏联这个泥潭,而苏军又始终寸步不让,让他头疼的还不止是苏联。
对美宣战
1941年12月7日,德国的盟友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出于盟约,希特勒不得不对美国宣战,这意味着,德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为自己树立了一大劲敌。
这使战局将变得更加复杂,而东线希特勒对在苏联战场的失败心有不甘,只想再次发起进攻,但是全线进攻的计划已经行不通了,他必须另辟蹊径。
蓝色行动计划
可是祸不单行,此时的德国出现了原油供应紧张的情况,接二连三的变故让希特勒不得不停止北线进攻,转而向苏联南部的产油区推进。依照蓝色行动计划的最初设想,德军将从哈尔科夫以南地区发动,A集团军负责向南挺进占领油田,B集团军负责在顿河沿线防御掩护策应。
德军随即与试图夺回哈尔科夫的苏军展开了激战,此次战役共导致20万苏联红军被俘,七万人战死沙场。作为行动的一部分,德军收紧了对克里米亚岛,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封锁。八个月来,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守军一直受到德军炮火的轰击,其中包括400毫米口径的铁轨炮。
1942年六月末,德军终于成功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港,由此打开了通往油田的安全通道。
6月28日,德军的攻击行动正式开始,B集团军不惜一切强行突破至顿河,然后沿西岸向前推进。A集团军则遭遇了更猛烈的阻击,但是截至7月9日,他们已抵达罗斯托夫附近,现在希特勒的指挥已经出现了一系列严重失误。当B集团军沿顿河快速推进时,希特勒却命令他们转道夺取斯大林格勒这座没有直接战略意义的城市,德国陆军不得不仓促接受这项新的任务。
希特勒一连串的失误
两周后,希特勒的判断再次失误,由于德军在高加索地区进展缓慢,希特勒下令将B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大部调往别区作战,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行动因此减缓。获得增援的a集团军快速通过高加索到达距离里海不足113公里的位置,试图切断苏军的所有退路。这时希特勒又改变了主意,B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进展缓慢,令他大为震怒,他随即下令装甲集团军重新北上。
8月9日,A集团军顺利占领麦克古南路的第一处油田,结果发现整座油田已经遭到了彻底破坏,而在没有后续增援的情况下,A集团军无法继续推进,高加索中部和里海附近的油田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及。
此时的希特勒朝令夕改,新花样层出不穷,八月末德军大举进攻斯大林格勒,这座以希特勒死敌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正面临生死存亡,而这也将成为二战历史上最关键的一场。
1942年8月17日,德军将领率领的第六集团军渡过顿河,开始向斯大林格勒发起冲击。六天后,一支德军装甲突击部队抵达北部的伏尔加河,双方部队在郊区展开正面交锋。
希特勒热切期盼着这场伟大的胜利,斯大林格勒在顿河西岸绵延20多公里,是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苏联超过1/4的拖拉机,卡车和大炮都是在这座城市生产出来的。斯大林格勒俨然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斯大林格勒战役
希特勒派遣B集团军的装甲部队。南下作战无形中为苏联守军提供了两周准备时间,德军的计划是对城市直接发起攻击,二战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打响了。
德军派出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在前方开路,地面部队紧跟着一步步推进,战斗异常惨烈,每座建筑都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夺战。苏军防御部队利用下水道作为庇护所和进退通道,另一方面,苏军增援部队正快速组合,空中威胁如影随形。到九月底,德军已占领全城,距离伏尔加河只剩一步之遥,对希特勒来说,为了占领斯大林格勒,它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1942年10月4日,奥罗斯将军对斯大林格勒发动了最后一攻,坦克部队一马当先,穿过瓦砾和废墟,近距离对房屋开炮,一名德国军官说,部队推进不是一米,而是以尸体数量来衡量,德军取得胜利似乎已成定局,但失败的种子已经埋下......
接下来这一关乎二战输赢,乃至影响世界格局的战争结果会如何?谁会笑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