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播以来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正常略偏少,2020年10月-12月降水与常年基本持平,但2020年1月以来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气象干旱快速发展。今年与2009年同属拉尼娜事件年,拉尼娜事件容易造成我省冬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与2009年秋冬干旱相比,今冬干旱开始时间晚、持续时间短、前期降水多、干旱强度弱。
未来一周气温起伏剧烈,20-21日全省最高气温升至25℃左右,缺墒区域进一步扩大;22-25日我省将先后出现大风降温降水天气,最高气温较前期下降12~15℃,沿黄及其以北、西部山区将出现寒潮;24-25日全省有小雨,南部有中雨。需密切关注旱情发展,科学开展春管,加强林火监测,同时防范大风降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河南省气象局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多部门联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一、麦播以来气候概况及旱情墒情
(一)麦播以来气候概况
2020年10月麦播以来全省平均气温偏高,日照时数正常,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2020年10-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79.1毫米,与常年基本持平;2021年1月以来全省降水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仅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成。
(二)旱情
1月中旬起全省气象干旱开始显现,且发展迅速,至2月13日全省有78%的站点出现轻度及以上等级气象干旱(图1),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大部,其中焦作、郑州、平顶山、洛阳、漯河共有10站出现中度气象干旱。2月13-14日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全省普降小雨,有利于缓解气象干旱。

图1 1月1日-2月17日全省气象干旱站点比例逐日变化图(%)
(三)墒情苗情
目前我省大部分测站墒情适宜,豫北、豫中、豫西及豫西南局部地区墒情不足,约占20%(46个测站),其中轻旱站点比例为12%,中旱站点比例为8%(图2)。全省一二类苗比例总和较去年同期偏多,约为79.9%(约6791万亩),漯河、周口、驻马店、商丘等地一类苗比例在80.0%以上。

图2 2月17日河南省土壤水分分布图
(四)与2009年干旱对比
今年与2009年同属拉尼娜事件年,拉尼娜事件容易造成我省冬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同2009年相比,今冬干旱过程开始时间晚、持续时间短、前期降水多、干旱强度弱。
开始时间晚、持续时间短。2009年干旱自2008年10月下旬开始,到2009年2月6日,最长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为133天,16站超过100天。本次干旱过程开始较晚,从1月中旬开始发展,1月以来全省最长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为21~46天,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已连续44天无有效降水。
前期降水多、干旱强度弱。麦播以来至12月降水充沛,干旱范围及强度明显弱于2009年(图3)。2009年气象干旱范围最大覆盖88%的站点,30%的站点出现重度气象干旱;本次气象干旱范围最大覆盖78%的站点,仅9%的站点出现中度气象干旱。

图3 2009年、2021年不同时段全省平均降水量对比
二、未来30天天气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2月18日-3月19日,全省降水略偏少,气温仍偏高。
(一)未来一周天气预报
气温和大风:20-21日全省晴暖,最高气温升至25℃左右;22-23日有一次冷空气过程,全省大部偏北风5级左右,阵风7级,最高气温较前期下降12~15℃;23日早晨沿黄及其以北、西部山区最低气温降至1~3℃,达到寒潮。
降水:24-25日全省有小雨,南部有中雨,降水量:北部1~3毫米,南部10~12毫米,其它地区5~7毫米;西部、西北部山区有雨夹雪。
(二)2月底到3月中旬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2月底到3月中旬,有3次降水过程,以小雨为主,时间为:2月27日-3月1日、3月7-10日、3月16-18日。
三、墒情预测及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一)墒情预测
因近期气温明显偏高,土壤失墒较快,预计18-22日全省土壤缺墒站点比例可能由20%增加至34%,轻度缺墒区域主要分布在郑州、洛阳大部、安阳北部、新乡东部、南阳中部等地区,巩义、新密、封丘、范县、伊川等个别县(区)可能发展为中旱(图4)。

图4 2月22日土壤相对湿度预报分布图
(二)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预计18-23日,全省森林火险等级均在中度以上,尤其19-22日豫北太行山区、洛阳黄河沿岸地区及豫东南大别山区森林火险为极度危险等级(图5),24-26日全省森林火险等级有所降低。

图5 全省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四、影响及建议
目前全省各地冬小麦已陆续返青,轻度缺墒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提高深层土壤水分利用率。但持续干旱将影响小麦正常拔节,并对个别旋耕后未压实、中度缺墒且无灌溉条件的麦田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建议:
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冬小麦返青后蒸发量逐渐增大,墒情不足的地区密切关注墒情变化,做好抗旱保墒准备。
科学开展春管。长势较弱麦田,以促为主,结合浇水做好追肥管理;长势偏旺麦田,适当推迟水肥,保障麦苗稳健生长。
加强林火监测。近期我省温高风大,天气干燥,森林火险等级较高,相关部门加强防火宣传,做好森林防火应对。
防范大风降温不利影响。室外广告牌、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大棚等提前做好加固、维修和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