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新闻 >

从过去每天晚上7点30分准时守在电视前收听中央

发布时间:2020-12-22 12:20来源: 未知

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过去每天晚上7点30分准时守在电视前收听中央气象台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到如今随时在智能手机上查看未来15天的天气情况,足以可见人们对天气、气候的关注。

但是,细心的人们会发现,24小时之内的天气状况预报结果比较准,时间越往后,预报结果越容易出现偏差,而一个月之后的天气状况几乎无法准确预测。

12月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揭牌。作为首个落户江苏的基础科学中心,该项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教授牵头,联合中山大学共同实施。

作为项目首席专家,王会军表示,该中心将着重解决10—30天延伸期天气预报、2年内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将有望成为全球气候预测的重要智库之一。

填补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之间的“缝隙”

“以前对于气象预报的研究分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够进行天气预报的时限一般是1—10天,气候预测的时限则是一两个月至几年,10—30天的延伸期领域的天气预报相对来说涉及不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罗京佳告诉记者。

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从字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是研究的方法却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