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宋代发展到鼎盛之后,经过元代的停滞,在明代开始复苏,但也不复宋时的繁盛。在明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这一举措结束了团茶的时代,推动了散茶的发展,从而"开千古茗饮之风",使茶的品饮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也使茶文化的发展趋向于自然与简约。
明代人饮茶追求茶的原汁原味,对茶品的要求是"味清甘而香,久而回味,能爽神者为上"。在茶具方面也摒弃了前人的繁琐,只保留了必要的器皿。值得一说的是,明代人在茶具使用的紫砂茶壶成为后来的茶具模范。
在清代,人们对茶艺、茶品也不太讲究,茶文化从此消融于百姓生活中。但茶文化仍在缓慢的发展着,到清代中后期,茶的种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我国后来也就是一直延续至今的绿、红、青、黄、黑、白六大茶类的规模和格局。
此外,在明清时代,文人雅士将茶与歌舞、书画、奕棋、作诗结合起来,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流传在民间。这些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茶的描写和记载,比如《红楼梦》中对各个品种的名茶、茶具、水的选择,以及茶的礼节习俗都有涉猎。
总体而言,中国茶文化发展到明清,已然是灿烂辉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