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茶道"概念的是唐代诗僧皎然,在其诗作《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首次出现了"茶道"一词,"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此诗将茶视为清高之物,品茶能悟道,实乃一种精神享受。
而后,卢全、刘贞亮等文人将"茶道"做了进一步的概括和补充。"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可助文思、解烦恼、表敬意、可言志等等。茶,其功能、其层次都在文人的笔下、僧侣的口中得以提升。
史籍记载:"茶兴于唐,盛于宋",可见,宋代是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达到了"盛造其极"境界的时代。王安石在《议茶法》记载:"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个时候,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形成一些与茶有关的习俗和观念,让茶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