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学习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有益营养

更新日期:2021-03-16 16:57
近代以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考验。关于这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严谨科学的立场和态度,探索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观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只有以海纳百川的思想胸怀,以批判借鉴的理性态度,学习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有益营养,既不忘本来又吸收外来,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
郝清杰: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志。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指明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成为党中央高度关切、社会各界广泛关心、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百家争鸣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还需要像以前那样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吗?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新现象,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立足实际国情,全面把握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关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以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郝清杰: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一、毛泽东关于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方向。他强调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同时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2]706-707这一重要思想,蕴含了我们党对外来文化的五层深刻内涵:第一层内涵即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我们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第二层内涵即外来文化应该是广泛的,从古代到当代,从东方到西方,凡属我们用得着的东西都要学习;第三层内涵即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学习和吸收,而是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批判,从而把外来文化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摒弃其中的糟粕,汲取其中的精华;第四层内涵即要反对走极端的“全盘西化”主张,反对形式主义对待外来文化。第五层内涵即学习外来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我们的革命和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强调:“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3]41虽然他讲过我们不能“言必称希腊”,但并不是说不要学习以希腊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实际上,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著作,对学习包括希腊文明在内的西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曾经指出:“古代哲学的发展可以从古代希腊讲起,在中国是从春秋战国讲起的。苏格拉底注重伦理学,他不是唯物主义者,也不是辩证法的理论家,但是他注意研究伦理学和宪法,同敌人作斗争。他的一辈子过得不开心,结果死得也很惨。柏拉图是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他写了一本书叫《理想国》,他发展了唯心主义。后来的亚里士多德批评了他的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大学者,比前面两人的水平高,他对于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有研究,批评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创立了形式逻辑。……黑格尔的先生就是康德。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他大大地发展了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即客观的辩证法。他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先生,也是列宁的先生,也是我们的先生。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说,没有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4]313同时,毛泽东重视阅读西方近代史:“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德国革命。”[5]296通过阅读这些国家的革命史作参考,以更好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郝清杰: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众所周知,毛泽东对西方自然科学也非常感兴趣:“每个民族都有长处,都有缺点。要学习每个民族的长处,不管这些民族的大小。我们东方人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行,白种人比我们强。这是一种迷信,要破除。既要破除迷信,又要向西方学习。破除迷信与向他们学习并不矛盾,如我们可以派留学生,进口他们的设备等。我不是反对西方的一切,而只是反对那些帝国主义压迫人、欺侮人的东西。他们的文化科学我们要学习。东方人要向西方学习,要在破除迷信的条件下学习西方。”[6]349这恰恰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科学精神和革命气概。

   从毛泽东身上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发展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学习研究、批判借鉴外来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郝清杰: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产生过诸多争论,人们对这些争论常常莫衷一是,甚至形成针锋相对的思想认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争论者往往局限于文化本身来谈文化。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只有把文化问题放到整个社会有机体之中辩证考察,跳出文化剖析文化,才能更为深刻理解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描绘社会有机体的总体图景时,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7]2在这样一个社会有机体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社会整体之中孕育产生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它与经济、政治等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在整个社会有机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由此可见,文化不是逃离现实社会的天上人间和世外桃源,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社会之中,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反映,紧紧围绕着社会生活实践而孕育、发生和发展变化的。

   因此,解决围绕文化建设产生的诸多问题,应该坚持这样的基本立场,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8]135-136坚持这一基本立场可以认识到,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并不能仅仅从文化领域本身去探索,而且应该从社会实践的现实进程中去寻求。对于中国人民而言,这里的“实践”是指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曲折历史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征程。在这一伟大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同时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找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路径。

郝清杰: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9]44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主义建设遭遇重大挑战特别是遭受西方国家巨大压力之时,江泽民毅然坚持强调:“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对糟粕的东西则应剔除,不能学。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好的东西时,当然不能妄自菲薄,不能对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10]2068进入21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得到更多关注,胡锦涛强调:“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11]

   回顾历史可以昭示现实,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借鉴。从更为长远的历史来看,在我国的历史上,因为过度的文化自负和闭关锁国政策,拒斥外来文化,被以西方文化为支撑的坚船利炮侵略进而被殖民和掠夺,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惨痛历史教训。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充分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保持长期稳定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以开放的态度,既积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吸纳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坚决反对“全盘西化”、盲目崇外等错误思潮,保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强大活力,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郝清杰: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三、新时代仍然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社会建设领域的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西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总体上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新趋势。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和趋势,对于提振民族士气、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因此而盲目地轻视、拒斥外来文化。从长远来看,盲目拒斥外来文化不利于文化强国建设。真正的文化强国,应该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自强,而不是闭关锁国的文化自负,更不是丧失自我的文化自卑。

   这是因为,虽然出现了“东升西降”的新趋势,但整个世界“西强东弱”的根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相比,还有较明显的差距:我国虽然经济总量(GDP)稳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日本的1/4;我国科学技术在部分领域获得了重大发展,但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9年达到51.6%,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但美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已经超过80%……由此可见,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应该为中国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感到无比自豪,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未来发展充满自信。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仍然存在着的明显差距,仍然需要以开放包容的积极态度,积极学习外来文化。这恰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鲜明标志,也是建设文化强国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

郝清杰: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坚守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本国国情,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才会更加丰富和博大,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如果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封闭保守、妄自尊大,一定会导致思想僵化和文化落后。习近平指出:“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12]他还引用了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的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13]这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因此,在坚持不忘本来和面向未来的同时,应该坚决摒弃心胸狭隘的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坚持吸收外来,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更加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建设文化强国,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鲜明标志。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习近平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我们坚守“本来”,即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时“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1]由此可见,在强调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排斥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而是应该在比较和对照、批判和鉴别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世界上一切文化的有益营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解决当今时代重大问题提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今时代,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世界形势。应对这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的世界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以博大的思想胸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