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呵护文物就是呵护文明的根脉

更新日期:2021-03-13 16:05

今年3月12日,距举世闻名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武装分子炸毁整整过去了20年。9日,纪念活动在位于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扬省举行,数百民众手提灯笼,聚集在被摧毁的佛像前。活动主办者说,“不希望人们忘记在这里上演的可怕罪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文表达纪念之意,称“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是建立更加和平社会的基础”。

 

“文化在则国家存”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毁20年:不要让失去的永远失去

△9日,人们参加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政权炸毁20周年的纪念活动

亲历者:大佛被毁是终生难忘的痛苦经历

巴米扬大佛位于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石窟中。该石窟与敦煌石窟、印度阿旃陀石窟一同被列为三大佛教艺术最珍贵遗产。包含着大约3000个大小佛窟的阿富汗巴米扬山谷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是阿富汗国内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001年3月,塔利班一意孤行,炸毁了巴米扬最大、最著名的两尊大佛,在世界上掀起轩然大波。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称,大佛被毁是“阿富汗民族的灾难”。

 

“文化在则国家存”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毁20年:不要让失去的永远失去

△巴米扬大佛被毁前后对比图

在炸毁大佛的过程中,塔利班政权胁迫当地民众参与。对当地民众来说,这是终生难忘的痛苦记忆。

赛义德·米尔扎·侯赛因·艾哈迈迪自小便生活在巴米扬山脚下,对他来说,出门抬头便可见到的大佛是他年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

1999年,塔利班武装控制了巴米扬省。许多当地民众被迫逃离家乡,来不及逃走的则被关押,成了塔利班的“囚犯”,艾哈迈迪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2月,塔利班下令摧毁巴米扬大佛。起初,塔利班使用重型武器轰炸佛像,但效果不大。于是,他们决定往佛像里埋炸药,便命令当地民众在佛像上凿洞安放炸药。

虽然当地民众对这一命令表示抗拒,但他们别无选择。据艾哈迈迪回忆,当时一名当地人因脚上有伤,无法带着炸药爬上佛像,结果被塔利班当众开枪打死。他的炸药就交到了艾哈迈迪手中。

埋炸药的过程整整持续了25日。2001年3月12日,艾哈迈迪回到关押地后不久,听到了一声巨响,他知道那意味着什么。那一晚,他一夜未眠,抱头痛哭,“太绝望了,就像有人强迫你亲手毁了自己的家”。

建筑投影技术重现巴米扬大佛 在场民众鼓掌欢呼

巴米扬大佛的悲剧一直牵动着国际社会,修缮大佛的努力也从未停止。从2001年至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巴米扬遗迹规划了浩大的保护、修缮工程项目,制定了耗资达3000万美元的重建计划。该组织多次向阿富汗派出国际专家工作组,其成员包括阿富汗政府官员以及来自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但重建工作实际操作起来举步维艰,诸多努力皆因资金、技术、能源以及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

2015年6月,来自中国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及其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当巴米扬大佛影像穿越时空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时,1000多名在现场的当地民众同时鼓掌欢呼,并在佛像前唱歌跳舞,庆祝这一时刻。附近的孩子纷纷赶来观看,持枪军警也拍照留念。有些老者甚至泪流满面,激动地说,这就是他们以前看到过的佛像。

 

“文化在则国家存”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毁20年:不要让失去的永远失去

△2015年6月7日,巴米扬大佛通过光影技术重现

事后,中国团队将价值10万美元的整套光影设备赠送给了当地政府,帮助他们每年都把大佛影像呈现给当地民众。

天灾+人祸 世界文化遗产面临种种挑战

近年来,诸多世界文化遗产或遭天灾破坏,或因人祸被毁,令全球民众唏嘘叹惋。

2019年10月31日凌晨,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发生大火,正殿和北殿完全被烧毁。建于500多年前的首里城是琉球王国的历史象征,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1992年,经过重建复原了首里城正殿,其他建筑也逐步落成。2000年,包括首里城在内的琉球王国都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熊熊烈火中倒塌。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巴黎圣母院因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游客约1300万人次。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突发8.1级大地震,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在内的加德满都谷地的古建筑受损严重。

“文化在,则国家存”

3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文纪念巴米扬大佛被炸毁20周年。文章认为,巴米扬大佛被毁的悲剧使全球认识到保护濒危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巴米扬山谷的大佛龛永远提醒着我们,我们有责任保护文化遗产;还提醒着我们,如果不这样做,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失去什么。”

 

“文化在则国家存”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毁20年:不要让失去的永远失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交媒体发文

文章称,巴米扬大佛的毁灭对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转折点,凸显了保护遗产与人民福祉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提醒人们保护文化多样性“不是一件多余的事,而是建立更加和平社会的基础”。

 

“文化在则国家存”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毁20年:不要让失去的永远失去

△镌刻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的标语“文化在,则国家存”。(网络图片)

“文化在,则国家存。”这是写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的几行文字。文化是一个国家共同的精神记忆。呵护文物就是呵护文明的根脉,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