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要让广彩进入千家万户

更新日期:2021-03-07 13:26
文化惠民 干出传统新意思

康惠芳

文化惠民 干出传统新意思

谭广辉

文化惠民 干出传统新意思

许鸿飞

文化惠民 干出传统新意思

马楠

文化惠民 干出传统新意思

杜名扬

我要将潮绣与婚纱礼服结合

康惠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绣国家级传承人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给我们很大鼓舞。我也跟总书记当面承诺:“请总书记放心,我一定尽我所能,传承好潮绣这门非遗技艺,将它发扬光大。”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将秉承“工匠精神”,全力打造潮绣精品作品,创作一幅有影响力的作品参加今年6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将潮绣这门精湛的技艺展示给国人。

今年,我的想法是把潮绣这张名片与婚纱礼服产业相结合,因为婚纱礼服也是潮州的支柱产业。而潮绣中的垫高绣技艺,以及色彩、图案等,都能运用到婚纱礼服中,从而提升潮州婚纱礼服的艺术品位,同时让潮绣实现产业化,更好地推向市场、走向世界。

同时,我还要尽己所能,努力推动潮绣走进校园,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学习并喜欢潮绣艺术,把潮绣发扬光大。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我要让广彩进入千家万户

谭广辉 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政府给了我们非遗传承人、匠人很多优惠政策。在接下来的这个五年里,我会按照政策的指向,进一步发扬匠人精神。

传统文化也需要大力宣传,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宣传。接下来我会瞄准年轻人,到学校去,到年轻人那里去。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从心里真的喜欢它,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手段,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出传统文化的精彩。

对于当代广彩的创作,我觉得要两手抓:一手抓高端、精品,创作“未来的国宝”;一手抓与时俱进,把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要求进行更好结合。比如说可以开发一些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让属于广彩的那些记忆、符号、色彩体系,真正进入到年轻人的生活当中。

历史上广彩作为外销品曾经非常畅销,今天我们也要努力让它在国内走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印记。

广彩是中国陶瓷大家庭中的一员,各种陶瓷品种的从业者现在都在努力,都在想办法吸引更多的人。广彩要有自己的竞争策略,就是既保留核心文化元素,也要跟上时代审美。这样才能把传统中那些有着无穷生命力的东西,好好地传播出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我要组织艺术资源打造“一村一品”

许鸿飞 广州雕塑院院长

“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已经走进了全国11个乡村,当“肥女”系列作品走进田间地头,我看到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雕塑带给村民无限的欢乐。未来,“肥女” 将走进更多的乡村,我希望“肥女”足迹可以链接中国各个省份。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是“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我本身就在乡村成长,过去一段时间也更加深入乡村,所以我对乡村振兴有了一点思考。

艺术家能为乡村振兴做些什么?绝不仅仅是下乡挥毫泼墨那么简单。中国乡村的产业价值还有待挖掘,乡村的农产品也需要对接更大的市场。艺术家可以用文创的元素提升当地的旅游价值,用艺术的力量推动农产品升级为高附加值的乡村伴手礼。

为了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我已经为好几个乡村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盒,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在“十四五”期间,我将组织起艺术资源来助力打造更多“一村一品”。希望通过努力,让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涌现出一批村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我要办好少儿粤剧传承基地

马楠 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我们铆足干劲,锐意进取,把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呈现给公众,在文化传承、记忆守护、乡愁维系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是做好粤剧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既要把粤剧珍贵史料物证收藏好、保护好,也要及时记录、收集粤剧在今天的发展面貌、人物事件等,让粤剧艺术博物馆真正成为一座内涵丰富的文化宝库。

二是做好粤剧文化的展示者和讲述者。发挥好博物馆展览展示功能,举办多主题、高水平的展览,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展示粤剧文化魅力,生动讲述粤剧文化故事,广泛传播粤剧文化价值。

三是做好粤剧艺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利用馆内戏台、剧场等展演平台,把粤剧优秀的艺术面貌呈现给观众;开设丰富多样的研学体验课程,办好少儿粤剧传承基地,让粤剧一代代接下来、传下去。

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做好粤剧的传承弘扬,也希望有更多的观众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透过这扇窗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日益丰富精神生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斯其格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我要把免费大戏台搞得更好

杜名扬 荔枝湾艺术团团长

荔枝湾大戏台已经是广州看粤剧的一个很有特点的范例,很多人都知道到这里就能有戏看。我们现在想的就是怎样把它变得更好,让粤剧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传播出去。现在很多年轻人沉迷手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我们要更多地接近年轻人,向他们传播粤剧艺术。

我们这个地方,有三个特点:第一,日日有戏睇,包括周末都不休息;第二,都是“大戏”;第三,免费,谁都可以来看。

观众的热情也很高,有时候刮风下雨,他们就在下面撑着雨伞、穿着雨衣看戏。高峰的时候,一场戏观众有一千多,前面这个场地站都站不下。大家就觉得,如果台前能够搭一个雨棚,再装一些相对固定的座位,就更方便了。

现在我们演的主要是折子戏,但我们也希望能演整本的戏,甚至成系列的演出,比如“红楼梦”的主题,分几场连演几天。这样这个大戏台的水平、影响就更高了。但是这样需要的排练时间及各方面的投入也会更大,希望相关部门和各方人士能给我们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