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春节“文化+”旅游消费是文化消费集中释放节点

更新日期:2021-02-24 19:52

2021年春节,全国有超过1亿人选择就地过年,传统的春节消费市场悄然发生了变化。其中,文化消费在春节假期释放,引领了春节假日经济的新增长。在春节文化消费的新变化中,“文化+”开始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为春节假日消费注入了新力量。

春节“文化+”旅游消费是文化消费集中释放的时间节点。今年春节期间,周边游、本地游、自驾游市场火爆,周边的酒店和民宿订单暴涨,“宅酒店过大年”“包民宿过大年”成为牛年过节新潮流。以民宿为例,途家推出“住民宿过大年”,包个民宿小院与家人好友们一起过年,体验年夜饭、包饺子、写春联、打年糕等各种传统的过年习俗。

驴妈妈发布的《2021年春节就地过年出游盘点报告》显示,在疫情防控稳步推进的形势下,最具年味特色的传统节目——赏花灯、看花展、祈福民俗游等重现生机。上海豫园新春游园会、南京秦淮白鹭洲公园灯会、无锡灵山胜境、灵山小镇·拈花湾备受游客青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晓东指出,“文化+”是扩大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能的关键举措。春节假日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是促进和扩大消费的引擎,也是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抓手。文化和旅游发展是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典型的综合型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是天然相通的,关联度、融合度越来越高。

2022年冬奥会举办在即,我国冰雪旅游迎来新发展机遇。作为冬奥会赛地之一,北京延庆着力打造“最美冬奥城”,让市民在节日期间尽情体验冬奥气氛和冰雪魅力。龙庆峡冰灯冰雪季更是主打“盛世中华迎冬奥,华彩冰灯兆丰年”的主题,把冬奥、春节元素融为一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正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使传统的单一性休闲游向复合价值型旅游转变,旅游的文化性进一步凸显,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发展。

事实上,文化消费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艺演出、购书、看电影等,“文化+”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引领作用。图书馆、书店、博物馆、体育馆与传统春节文化的结合是“文化+”融合发展的主要体现。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在春节推出了多种多样的牛年迎新春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打卡游览。

此外,随着云消费方式的发展,春节期间各地为线上文化消费创造了更多条件,推出一批本地化、特色化的项目。北京市组织线上文艺展演、旅游资源推介、春节庙会等活动,开展云科普、云游览、云课堂、云相亲、线上阅读,增加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体育节目供应。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文化+”的融合发展,与我们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息息相关,春节文化消费比较活跃,对经济的带动性更强。随着行业竞争的上游化,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借助文化来提升其附加值。

随着“文化+”融合改造力量的不断发挥,今后文化消费将越来越多地在节假日消费中发挥引领作用。目前,假日文化消费已经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促进和扩大消费的引擎,“十四五”时期,假日文化旅游消费规模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