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让固态的文化产品进行活态展示和分享

更新日期:2021-02-17 15:30

辞旧迎新、“牛”转乾坤,这是许多人对新春的美好期冀和盼望。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下,更丰满、更丰厚的精神文化追求,正为春的祝福留下全新的注解。

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改头换面”,你听那阵阵淮河大鼓,“打”出了强有力的时代音符,送政策“礼包”、送文化风尚,将一声声祝愿转化成共同致富、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乡村大地每个奋斗者,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打造出一个个和美之家。聚小家成大家,以大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表演形式,正成为广大乡村美好生活的精神“黏合剂”。

热闹春晚线上办,欢笑不少又安心。今年春节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不少打工者主动放弃返乡,就近就地过年。在广大城市社区,文化志愿者携手创编节目,精心打磨作品,他们借助现代化通讯手段,用最饱满的热情,在网络上为坚守岗位的异乡人士奉献出一道道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用精彩的表演向他们道一声辛苦。独在异乡非异客,在今年的这个特殊时段,无数普通人“化身”为好姐妹、好兄弟,用心用情温暖着每一位异乡客。他们用最丰足的“精神食粮”,滋养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

大门开、迎客来。新春佳节期间,城乡各地的文化场馆、公共空间正以疫情防控为前提,为广大游客、读者、观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在博物馆里一“尝”珍馐佳肴,在阅读空间里线下读书、线上分享,新颖别致的文化产品设计,让基层群众乐享文化创新带来的获得感、满足感。眼下,文化场所正不断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丰富、拓展服务手段,让固态的文化产品进行活态展示和分享。

新春新气象,创新正日益成为文化生活的主基调。运用创新手段,为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时尚的“印记”。从城乡到每个家庭,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在创新这一“催化剂”下,迸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钱定果)

大鼓声声助振兴

“脱贫攻坚刚收官,乡村振兴谱新篇。新时期有新发展,农民心中乐开颜……”农历新年来临,在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河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声情并茂的“村晚”正在激情上演。岳仁宣表演的淮河大鼓——《乡村振兴谱新篇》引来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

“淮河大鼓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能够表演淮河大鼓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很开心。”今年68岁的岳仁宣老人在演出间隙和记者攀谈起来。

据岳仁宣介绍,乡亲们在生活富裕起来以后,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毛集实验区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组织“村晚”“书场”等各类文化活动,许多淮河大鼓非遗文化传承人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让蓬勃发展的乡村不断焕发出新气象。

合辙押韵的唱词,板式多样的唱腔,一人一鼓走四方。记者在攀谈中了解到,淮河大鼓艺人来自民间,忙时务农、闲时表演,用农民的话语唱出新时代的歌声。

“我已经连续听了3个晚上的淮河大鼓书,鼓书所演绎的重民本、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都非常接地气,我越听越入迷。”来自河西社区的农民马凤标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淮河大鼓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社会教化的重要内容。在毛集实验区,像马凤标这样喜欢淮河大鼓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是听着淮河大鼓的声音长大的。

为保护传承淮河大鼓这个宝贵的非遗文化资源,毛集实验区曲艺家协会于2015年10月应运而生,大鼓艺人很快发展到20多人。大鼓艺人在全区3个镇45个村居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民生工程、好人好事等。陈士根、岳仁宣、曹学武等非遗文化工作者还围绕乡村振兴创作编排出《村姑进城奇遇记》《书记拦“访”》《扫黑除恶民心安》等新书目16部,其中《书记拦“访”》进入2020年全省唯一戏剧曲艺孵化项目,并入围安徽省第三届群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