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千余年来,贴春联的习俗照旧

更新日期:2021-02-12 17:38

如果说古代传承到当今社会普通人的生活习俗中,什么最能让人记忆犹新,那非春联莫属。王安石笔下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将古人贴春联迎新的习俗写得如此真切。

千余年来,贴春联的习俗照旧。一副楹联(又名“对联”、“对子”),凭借工整的平仄对仗,就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辞旧迎新时。九龙楹联,重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九龙坡区九龙街道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春联是其中的重要类型。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通过采访在九龙街道文化站工作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新华老师以及九龙楹联陈列馆负责人张同福,还原了楹联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茂盛的过程。

《九龙春联》已编纂了38年

九龙楹联陈列馆位于九龙坡区九龙街道,但已经闭门谢客。如今,它已经确定了新的地址——彩云湖畔。

“我想,搬到彩云湖畔,对于喜欢这座陈列馆的市民来说,拉近了他们和楹联之间的距离。”九龙楹联陈列馆馆长张同福告诉慢新闻记者。

这里曾经陈列了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楹联爱好者的作品。九龙街道楹联学会、九龙楹联陈列馆正在编辑《九龙春联》第39辑。据悉,九龙街道居民迎春征联活动始于1982年,《九龙春联》也从那一年开始编印,每年一辑,从未间断。到目前为止,已刊印了38辑。

“春节前夕,我们去给居民们送了楹联,受欢迎得很,很多小朋友也喜欢写,氛围越来越好。”副馆长何永利说。

几百年前乡贤开启一方民智

2018年,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本书——《逸韵悠悠——纪念龙为霖诞生330周年》,这本书讲述的是龙为霖老先生,在280多年前的清朝康乾时期,把文化带到当地的故事。

张同福是土生土长的九龙街道人,小的时候,镇上那些老人,很喜欢讲这位几百年前的龙先生的故事。根据史料的记载,龙为霖历官云南太和县令、石屏知州。雍正八年(1730),摄肇庆司马事,雍正十年(1732)迁潮州知府。为官时惩奸邪、均徭役、兴学设教,颇有惠政。后被人诬陷,免去了官职,回乡后,来到重庆九龙坡杨坪村一个名叫龙凤溪的地方,搭了几间茅草屋,面对九龙滩,名曰“九龙别墅”,这个地方位于现在九滨路旁一汽车4S店处。当年,龙凤溪方圆数十里没有学堂,小孩子读书艰难。看着这些孩子没地方读书,龙为霖十分不忍,就把自己为官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书院在今天的珠江花园一期附近落成了。

龙为霖不仅亲自登坛讲学,还聘名师授课,九龙书院声名大振。那时,不仅附近的人来书院读书,就连大渡口、石桥铺、黄桷坪和南岸的小孩也来这里求学。

据记载,“龙为霖,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贡生,年羹尧督川深器之。工书法,草书师二王,真、行学颜真卿,出入於虞、欧、颠、素间,而指书尤绝诣。”说明他是一位书法大家,而在他的《荫松堂诗集》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饱学大儒。

九龙滩隐居这段时间里,他辛勤讲学,远近俊彦多出自其门下。别看他是一位学者型高官,但他一点架子也没有,往来的脚夫口渴了,可以径直走进他家讨水喝,附近的乡民红白喜事可以向他求一副对子,大人娃儿都可以随时拿起书去他家请教。九龙滩由是文风大盛。附近乡民也多识文断字,还时不时地冒出个“四言八句”。

联为诗之余,龙为霖不仅擅诗,还是撰联高手,“九龙书院”大门联即出自其手:

鱼龙归海,时来皆得化;

桃李在门,意会即逢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一点不假。乡亲们也有模有样地学,于是,在当地但逢迎春、贺寿、乔迁、添丁、入泮等大事,亲朋好友间总喜欢以一副楹联作为贺礼。送钱送物不重要,大家更看重的是这副贺联文字如何、书法怎样,一副妙联可以让大家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说上好几天。春节前,家家都贴春联,这个时候,大家的共同话题就是谁家的联语更好,谁家的联语更妙,

在那个时候,随便一个湾、一座山,总有几个笔杆子,今天出一副对联,明天吟一首诗,后天唱一首歌谣,在田间、场镇间传诵。直到今天,在九龙街道,如果你会创作楹联,又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绝对是一件很风光的事。甚至有很多有心人,把听来的和自己创作的楹联记录在本子上,数十年光阴浓缩在两行文字之间,堪称一部楹联地方史。

书写春联盛况(资料图片)

写楹联是一桩体力活儿

李新华老师是九龙坡区地方史研究者,今年72岁的他扛过锄头、放过电影,因为对楹联文化的痴迷,成为一名文化干部。

他介绍,以前送文化下乡,最受群众欢迎的就是写春联,临近过年时,文化站组织书法骨干到辖区的每个村书写春联。在现场写春联,手脚快的人半天也只能写三十来副,十来个人在短短十几天里,要写1000多副对联,怎么办?

他布置“家庭作业”,让大家在家里写个百十副春联,出门时带上,挂在书写现场,看到一副副火红的春联,不等大家拿出毛笔,铺好毛毡,桌前早已被村民们围的水泄不通。书写春联一般只安排半天时间,差不多4个小时,每人带30副春联纸,差不多能写完。

有一次在黄桷坪新年艺术节写春联,居民来了一拨又一拨,大家带的纸眼看也快写完了,眼看12点。他抱歉地对大家说,不要排队了,没有纸了。没想到,后面的居民晃着手里的纸说,我这里还有呢。到了近前一看,恍然大悟:“哈哈,我说今天怎么写这么久,原来你们自己带纸来了。”

在旁边一直看热闹的大爷这时发话了:“各位乡邻,我看这两位先生从早上8点多钟就开始写,你们看,这写字的姿势就是在给大家鞠躬啊,这鞠一躬的时间可不短,足足有4个小时啊!这谁受得了啊?我看大家明天请早吧。”

表面上看,写字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半天写下来,腰酸、腿痛、颈僵、背硬。体力不好,连半天都坚持不下来。九龙街道有10个社区,要想在春节前完成任务,除了提前完成“家庭作业”还要将爱好者们编成几个小组,这样才能让每个社区的居民都得到春联。

李新华老师给市民书写春联

39年每年编印一辑《九龙春联》

从1982年开始,九龙街道开始编印《九龙春联》,通过对镇上及辖区内于楹联创作有兴趣的人,进行征集。

翻开一本1998年编印的《九龙春联》,里面的联语就特别能体现当年的时代气息,比如:

夔门难锁百川水;大坝能牵四海心。

则反应了三峡大坝修建这一历史史实。

车窗摄入诗情画意;公路牵来水绿山青。

反应的则是上世纪90年代公路建设对人们生活的改变。

慢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本小册子分为春联贺岁、协力兴乡、格言励志、情谊深长、雏凤新声五个部分,而每一年,根据时代的发展,内容又有所不同,而永久不变的,是每年收集的楹联,都是当地楹联爱好者创作的。

目前,2021年的《九龙春联》(第三十九辑)已经进入了修改遴选阶段,即将与大家见面。

即将装修的新的楹联陈列馆面积达1500平方米,加上彩云湖畔居民聚集,对于楹联的传承和推广来说,更为便利。据了解,目前场地已经选好,下一步将进入装修阶段,一旦工程完工,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