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让文化“可听、可视、可阅读

更新日期:2021-02-11 16:44

 

5.4万平方米展厅,超过1000家参展商,包括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01家海外文化机构;举办了1场主旨论坛,12场主题论坛,66场发布活动,14场专题经贸配对会;前三天现场达成签约20余场,实际交易金额3.8亿元……3年时间,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文博会”)亮点纷呈,实现了从起步到“破圈”的跨越。明年,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更将走出上海,在长三角开枝散叶。

破圈:展会里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博物院、图书馆不仅有着大量的文创资源,近年来更转型为人气颇高的“网红”打卡地。本届文博会上,来自沪苏浙皖的50多家文博场馆,把博物馆和图书馆搬进了展会。

上海博物馆展区以“文荟江南,礼遇东西”为主题,整体布置以中式搭建为主,选取粉墙黛瓦、各式飞檐与木质窗棂等典型的江南建筑元素,通过现代时尚的设计,呈现出兼具江南文化气韵和海派风格的清新、雅淡、大气、简洁的氛围。

南京博物院参展区,推出了“丹青婉约大雅斋”“翎静芳馨”“所谓伊人”“南博宝藏”“梦中红楼”“盛世华彩”等特色展柜。该展区展示了八大主题、15个系列展品,共同演绎出千古金陵、人文江苏、浩瀚中华的文化艺术篇章。

上海图书馆本次参展的展台设计堪称全场亮点。展台的框架结构取自徐家汇藏书楼的主体建筑,墙体部分采用现代艺术立体构成手法,通过白色网状结构,消减了“墙”所固有的“隔绝”功能,激发出观众穿“墙”而过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据上海图书馆方面介绍,这种打破空间局限、强化沟通意愿的创意源起,正是对徐家汇藏书楼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所特有的凿空穿透、融会贯通等精神特质的艺术化表现和致敬。

上海图书馆还展出各类古籍精品,有张柯辑、张元济续辑《涉园图咏手卷》,清内府四色钞本《江流记》、《进瓜记》,也有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泉州本《淳化阁帖》卷九等“国之重宝”。

不仅是文博场馆,江苏展商还把高速公路服务区、主题景区等带进了文博会。今年中秋国庆期间,一篇描述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文章意外在朋友圈刷屏,于是江苏把苏州阳澄湖、无锡梅村、常州滆湖、常州芳茂山等“网红服务区”作为休憩地、旅游地等搬到展会现场,还整合恐龙园、拈花湾、牛首山、嬉戏谷等主题景区优质资源,发布推出“苏心游”全省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展台实物展示螃蟹、南京鸭血粉丝、杨巷大米、米酒、葱油饼、柿饼、墨店餐饮等江南风味,传播江苏各地美食文化。

传承:非遗项目尽显“江南风”

走进江苏展区,一座实物四方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座木构螺旋藻井四方亭是由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香山帮常州分支的匠师群体精心制作完成,色泽和谐、结构紧凑、制作精细、布局机巧。

“亭子是江南古建筑中最经典的建筑,亭子上充分体现了传统古建筑的各种元素,包括藻井、廊、柱等,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古建筑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同时,这是由一批古建筑传统大师带徒弟一起修建的亭子,具有技艺传承的重大意义,培养了一批人才,从中体现了师承的关系。”常州市江南古建筑工艺传习所董事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顾书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常州市江南古建筑工艺传习所营造大师王国平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至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大家重视发展传统工艺,把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瑰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同属非遗项目的剪纸可以有多精巧?在安徽黄山的展区,《徽州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吴笑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展示了如何剪出一只手指大小的花纹精美、栩栩如生的纸蝴蝶。记者注意到,桌上还摆放着吴笑梅剪出的一节手指头大小的纸蚂蚁,装在一个个小玻璃瓶中,充满童趣。

科技:让文化“可听、可视、可阅读”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无疑是本届文博会的一大看点。

在江苏展区,5G“大运河”无疑是最吸睛的。长135米、高3米的数字化版《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以“卷轴”形式,在序厅空间数字化呈现运河风貌,让水可流、船可行、鸟可飞。同时,在此空间叠加运河诗词、江苏段运河地标、运河城市等介绍,展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成果,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运河文化和江苏的创新创造。

记者还在现场体验了虚拟沉浸音响,全息多方位环绕的声效让记者颇感身临其境。“这可以说是一种声音上的VR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用在科技馆领域,打造科普体验类的小场景。同时,可以与图书馆结合,打造智慧图书产品,让观众在看书的同时,还能听到声音,增强阅读效果。当然,博物馆也可以运用该技术营造历史场景。”上海鸣跃视听科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蒋立铭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云参观景区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一大热门方向。通过3DVR显示系统,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区里的每个景点,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游览景区。上海蛙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主管王硕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随着5G的发展,加之疫情防控常态化,很多政府、景区、行业人士都比较重视智慧旅游等方面的应用。比如,湖北荆州的全域旅游项目,荆州市17个重点景区都采用VR智慧景区方案。”

携手:文创扶贫好“热闹”

记者逛展期间,发现一个展台被观众团团围住,“人墙”那边正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原来,这是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展台。展会期间,这里每天都有至少一场演出,演出时间近一个小时,节目丰富,均为最能代表果洛当地特色的歌舞。

青海果洛的文化产业为何会来到长三角的展会上?其实,文创扶贫是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不仅是青海果洛,云南省、贵州遵义、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重庆万州、湖北宜昌夷陵区等地区也带着自己的“看家宝贝”亮相。

据悉,果洛距离上海两千多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是上海市对口帮扶的地区。自2010年7月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工作开展以来,今年已是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的第十年。此次来参加文博会的果洛企业,不少此前已数次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展览,这些利于文化交流的机会,在上海对口支援果洛之后便多了起来。

甘德县唐东杰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曲格尔塞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我们也参加过其他展会,一般都是让年轻人去(办展),但这次文博会我们特别重视,来的都是(参展企业的)负责人。”

曲格尔塞告诉记者,他一直以来经营藏香生意,早期基本只在当地售卖,而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后,情况变了。“上海来的支援干部教给我们这些中小企业很多技术,比如包装设计,细致到包装上写什么字,都是手把手地教我们。”曲格尔塞拿着藏香展品向记者解释。

不仅是现场展出,本届文博会还为长三角地区对口帮扶援建的七个地区举办了直播带货,向线上观众介绍各地特色文创。

探寻:产业发展新机遇

“长三角因为地域相亲、人文相近,合作机会非常多。前两届文博会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们希望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把长三角文化产业做得更大,让交流合作更丰富。”上海市委宣传部发改办主任刘海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文博会主旨论坛上,《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着眼于应用研究,致力于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发展环境、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动力、推动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除了知识性成果,三省一市文投公司联合发起,吸纳长三角区域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投资机构,共同成立了“长三角文化产业投资联盟”,为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更强的动力。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葛学斌指出,未来,“长三角文化产业投资联盟”将起到交流平台、合作平台、发展平台三个职能作用。

具体而言,作为交流平台,联盟将沟通交流文化产业投资领域的政策、经验及信息,分享业务资源;作为合作平台,联盟旨在通过资本和优质文化项目的高效对接,既让资本找到项目,又让文化产业项目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强、做大;作为发展平台,通过发挥联盟的带动效应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三省一市文化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此外,“长三角数字出版协同创新平台暨长三角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联盟”应运而生,安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安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同规划,在上海张江科学城建设长三角数字出版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平台,打造一个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地区为支撑,辐射全国,影响亚太地区的数字出版新高地,引领区域出版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