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少一点文化自大,多一点文化自信

更新日期:2021-02-10 15:14

从2017年“用葡萄皮做裙子”的第一条视频开始,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就进入到海外网友视线中。近日,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再度刷新了自己在去年创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李子柒”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这背后是西方世界对中国不断提升的好奇和关注。

韩国网友又来碰瓷?中国文化“出圈”,需要更多“李子柒”

但是,随着中国文化以各种形式走出国门,争议也不时传来。不久前,李子柒制作泡菜的视频遭到部分不理智韩国网民的围攻,称李子柒抄袭韩国的泡菜。除了“泡菜之争”,围绕中韩传统文化的争议还有“汉服韩服之争”“端午申遗”“中医申遗”等。这些争议背后,存在着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自古以来,中国就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交往频繁,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不断传播。由于风俗不同,这些国家和地区势必会在形式或内容上,对中国文化进行本土化的改良。例如,中国人和韩国人都会过端午,但从史实来看,韩国的端午节其实是由中国的端午节引入的。罔顾历史与事实,把起源于中国的文化“占为己有”,这样的文化观念绝不可取。

文化交流在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希望其他国家的民众了解中国文化,也愿意学习其他国家的优良文化。这种交流与互鉴应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不应带有傲慢与偏见。对本国文化感到自豪可以理解,然而当自豪转变为自大,就会造成对立和敌视。平等友善的交流值得肯定,少一点文化自大,多一点文化自信。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争议引发讨论也侧面证明了中国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发自内心地认同并主动拥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李子柒到汉服热,从诗词大会到国家宝藏,从文创到国潮……现在的年轻人在不断提高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把传统文化玩出了新花样。同时,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新潮、流行、接地气的文化表达方式更容易走近外国人的内心。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千千万万个“李子柒”。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交流与传播有了更丰富的载体和渠道,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多更好的出口。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缺的不是好故事,而是会讲故事的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多元立体、多点开花、多处发力。我们要明白,讲好中国故事,不只是政府和媒体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滢指出,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都应在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中发挥作用,“在民间层面,每个机构和个体都应把自己视为国家名片,切实提升自身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讲师尚京华强调发动民间柔性传播力量的作用,“中国当代的年轻人,与世界联系更紧密,眼界更宽阔,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更自信,可以成为这种传播的力量”。所谓“高手在民间”,文化走出去需要发挥更多人的力量,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为世界打开了解中国的一扇扇窗口。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部署了未来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阐明了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中国文化软实力真正“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