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一个文艺青年的文学创作之路

更新日期:2021-02-08 15:00
这部豆瓣8.2分的白先勇作品让我明白,什么才是最美的文化

近几年,传统文化热席卷了影视、综艺、教育等各个领域。

 

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这些节目变身新晋网红,让我们重新发现传统文化之美,寻找我们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

 

有一位作家,他花费半个多世纪推广传统文化,通过舞台剧、开设讲座、文学评论等多种方式,致力于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感召,实现中华文化的文艺复兴。

 

他,就是白先勇。

 

01

一个文艺青年的文学创作之路

 

白先勇出生于1937年,他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开明的教育理念对他的影响很大。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进入台大外文系求学,开始了热爱的文学创作之路。

 

他不仅在外文系接触到了最前沿的西方文学,而且还常去蹭中文系的课,听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讲诗词,假期还在父亲的监督下背诵古文。

 

在他身上,中西方思想碰撞、交融,因此常常思考,如何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寻找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大学期间在他的倡议下,一群热爱文学的青年一起成立了《现代文学》杂志,一共办了二十余年,共出73期。

 

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从没发过稿费,却凭着一股热情坚持写作,还感染了余光中、夏志清等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他们都有精彩作品在杂志上发表。

 

他认为《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发掘培养台湾年轻一代的小说家,很多早已成名或日后成名的作家投在《现代文学》上的小说,往往是他们最好的作品。

 

比如三毛,她的第一篇作品《惑》经她的老师画家顾福生的介绍,在《现代文学》上发表,从此三毛决定弃画从文,开始了写作生涯。

 

他们一直怀有年轻人的理想和使命感,要为台湾文学创立一种新的风格,走严肃文学的路线,而不是讨好一般读者的趣味,因此始终销路不佳。

 

但编写《现代文学》二十余年的经历,对白先勇的写作生涯有很大益处。因为没有名利的牵挂,写作起来可以大胆创新,初生牛犊犯了错误也不足挂齿,这份磨炼为他扎下了根基。

 

02

传播昆曲之美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因此它特别有江南文化的精髓特色,婉约缠绵,唱腔一唱三叹。

 

从晚明到清朝乾嘉年间是国剧,不管是朝廷还是一般市民都喜欢唱,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落了,靠一些民间有心人士撑起来到今日。

 

白先勇做了三十几年推广昆曲的义工,他想让这个六百年的古老剧种,用现代元素重新发光。

 

他和昆曲结缘源自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看到的梅兰芳和俞振飞合作的昆曲《游园惊梦》,启发了他对中国戏剧美的认识,这也变成了许多年后他撰写《游园惊梦》这篇小说以及后来改编话剧的灵感泉源。

 

他于1966年完成了《游园惊梦》小说的创作,1982年他参与台北版《游园惊梦》舞台剧的创作,由卢燕、胡锦、归亚蕾等资深演员没有酬劳义务演出,在台北中山纪念馆演出十场,场场爆满。

这部豆瓣8.2分的白先勇作品让我明白,什么才是最美的文化

大陆戏剧界也排演这部剧,由上海及广州戏剧界精英组成工作组,还邀请到昆曲大师俞振飞担任顾问。当年在俞振飞的影响下他走进昆曲,四十多年后他们一起合作话剧,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白先勇认为一种表演艺术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参与,不会有辉煌的前途。面对昆曲越来越老,观众老化,演员老化的危机,他要完成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唤回来的文化使命。

 

他认为培养新人是当务之急,于是集合两岸三地一流的艺术家,联手打造青春版《牡丹亭》。

 

作为制作人,他亲自筹排演经费,向企业家宣传抢救昆曲的使命。说服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担任总导演,还邀请音乐家、舞蹈家、书法家一起创作,就连演员饮食起居他都一一过问。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陆、台湾、美国的大剧院、大学礼堂演出上百场,共计几十万人次观众观看,获得了空前的影响力。

 

白先勇在北京大学开设“经典昆曲欣赏”课程,面向北京高校学生排演校园版《牡丹亭》,到各地名校巡回演出,实现了昆曲进校园的目标,培养了二十余万的学生观众,引发了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

 

中国的“文艺复兴”已经点着火苗,而这些受过《牡丹亭》洗礼的青年学子就是将来推动“文艺复兴”的一分子。

 

03

从《红楼梦》出发解读传统文化

 

白先勇喜欢《红楼梦》,他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是“天下第一书”。

 

他从一九六几年就开始,在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红楼梦》鉴赏课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

 

他对照研读拥有脂批的八十回抄本形态,和程伟元与高鹗整理印行的一百二十回印本形态。

 

和大多数人不喜欢后四十回不同,白先勇充分肯定后四十回,甚至认为好到让他不得不怀疑,是否可能出自另一个人的手笔,认为肯定有大量的曹雪芹遗稿,高鹗顶多只能算整理者。

 

在白先勇看来,《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的二元结构,有形而上的一层,是象征的、神化的、预言的,常和佛、道有关,它的太虚幻境就是形而上的一个世界。

 

《红楼梦》在人间创造了一个写实的世界,扎扎实实十八世纪乾隆盛世的林林总总,有些人物写实到了极点,才象征背后的意义,这时主题就大了,往往和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有关。

 

这三家的哲学,其实是在底层、底蕴上,控制、引导、指导小说的发展,但它隐而不露,借助故事表现出来。

 

《红楼梦》还将诗词和戏曲融成一体,它用戏曲点题,用唱的戏点出贾府兴衰和人的命运,为故事埋下伏笔。

 

里面引用了《牡丹亭》的很多唱词,《红楼梦》和《牡丹亭》整体“情”的叙述一脉相承,人物都是为情而生、为情而死。

这部豆瓣8.2分的白先勇作品让我明白,什么才是最美的文化

04

文艺复兴的中国梦

 

白先勇说自己是幸运的,顺着自己爱做的事情,好像都做成了。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

 

他对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信念和信心,受父亲的影响,他有着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成的执着。

 

他一直都在不断思考,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从十九世纪末到三十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他看到欧美许多歌剧、芭蕾舞、古典音乐等西方表演艺术,虽然喜欢并深受感动,但最后总有点失落感,为什么那么美好的东西不是我们自己的呢。

 

我们的传统艺术几乎失去了发言权,不管是音乐、戏剧都按西方的标准走,我们怎么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呢?

 

白先勇认为中华文化需要起死回生的力量,他制作《牡丹亭》,就是唤醒潜藏在我们心中对文化的渴望,很多人受到感染,不仅是被真挚的情和绚丽的美所感动,还因为看到自己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

 

在他看来,文艺复兴不能单靠传统文化,新的中华文化一定是传统文化吸收了现代元素,融合了西方文化优点而成,现在大家都在讲的“中国梦”,对他而言就是文艺复兴。

 

相信依靠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更多人的觉悟,让人们身上的文化基因燃烧起来,那我们的文艺复兴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