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我推荐他去大芬村参观。他第一反应就是谢绝

更新日期:2021-02-04 12:01

说到文化沙漠,不得不提深圳大芬村。2009年,画家陈丹青来深圳图书馆举办讲座,我推荐他去大芬村参观。他第一反应就是谢绝,因为他听说大芬村都是从事行画、临摹与复制工作的。大芬村是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开发的,当时,他来到大芬村租用了一间民房,从事国内少有的油画加工、收购、出口的产业。慢慢地,村内画廊发展到1000多家,越来越多的画师或画家纷纷在大芬村安营扎寨。黄江从事行画、临摹行业将近一、二十年,形成市场以后,大芬村的油画开始销往全球。在鼎盛时期,欧洲油画市场70%的画都来自于大芬,欧洲家庭购买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全是来自大芬村的画工。

图片 2_2.png

2004年11月22日,外国游客在大芬村与画商们交流原创油画。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这一现象在2004年得到了改观。当时,深圳举办了首届文化博览会。深圳政府将大芬村设置为一个分会场,要求大芬村不仅仅只有临摹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并没有难住大芬村,因为大芬村的画家中有许多是来自中央美院、工艺美院的硕士与博士。深圳政府提出开展一次原创画大赛,最后举办了一次千人参与的原创画大赛,这也刷新了吉尼斯记录。首届文博会不但向全世界展示了大芬村,同时也改写了大芬村的印象。此后,欧洲画商开始购买大芬村出产的江南水乡画、中国风格画、客家民居画,这让大芬村醍醐灌顶。至此,大芬村从行画向创作转变。

图片 11.png

2004年后,大芬村的油画从临摹走向创作

此后几年,陈丹青再来深圳,我带他去大芬美术馆参观,他的眼神从不屑变成了惊讶。这令他非常感慨,也对曾经对大芬村的误解感到遗憾。大芬美术馆虽然是一个村级美术馆,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一、二、三届中国美术院校师生油画展却都在这里举行。

所以,谈到深圳的文化沙漠,并不是说他人刻意贬低深圳,而是要有更多人能亲自到深圳看一看,当然深圳也要提高文化的“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