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何为文化自信?

更新日期:2021-02-03 19:51

让国宝活起来,阔别两年,赤子回归,我们依然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我们究竟有多年轻?

 

上下五千年!

 

最近军武菌迷上了一档关于历史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

 

这个节目有多火?看看评分就知道了,第一、二季的豆瓣评分均高达9.1分。熟悉豆瓣的应该都知道,9分就代表着神作,而现在第三季的评分更是高达9.6。

 

凭什么?

 

这是一档回望和展望的节目。回望的,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展望的,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节目组将这种回望与展望,寄托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

 

本季《国家宝藏》,按照惯例选了九家博物馆,也是九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用其中馆藏的国宝为大家讲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文精神力量。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藏,每一个展出的镇馆之宝都是中国人的精神宝藏。通过这些宝藏背后蕴含的力量,向观众和世界传达中国力量,就是这个节目的初衷。

 

▲十五世纪末的宗教名画《三王朝拜》,一位智者向刚出生的耶稣基督朝拜,敬献的器物竟然是明青花。图片来源:《国家宝藏》第三季

 

文化之美,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共同记忆,其实这些词汇最终都指向了另一个词汇——文化自信。

 

搞懂这个词,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节目能大火,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1

国家力量,话语权的保证

 

何为文化自信?

 

说的直白一点,文化自信是指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和其中包含的每一个个体,认同自己的文化,且视之为精神力量,并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

 

文化自信有一个前提条件,得有自己的文化。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形态统计为26个。时至今日,只有7、8个文化形态依然在传承。

 

其他的文化,要么衰落了,要么消亡了,要么被征服了,要么出现过中断。唯有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曾中断过。

 

这足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顽强生存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最终消亡了。它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时,无法把自己的文化与外来的融合,并借此创造出克服危机的一种力量。

 

▲图片来源:wikipedia

 

所以到了现在,掌握着古埃及文化解读权与话语权的,不是埃及人,而是最先发掘金字塔的法国人和英国人,这些西方殖民者对古埃及的文化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由于文化之根被斩断,所以西方文明统治埃及的过程可以说是十分顺利,直至现在,失去了文化力量支撑的现代埃及人,也建立不起“平视”西方人的文化自信,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只是给他们带来了旅游收入而已。

 

古埃及文明的例子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掌握对自己文化的话语权,不能西方学界说什么就是什么。但这种话语权,建立在绝对的力量之上。国家没有力量,空守着一堆文物古迹,到头来还是别人家的。

 

这种事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不知大家听没听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说法(甚至还有人提出过“敦煌学在日本”)。这种说法出现的原因很简单,近代中国的衰弱,让盗走了很多敦煌文物的外国人占尽了研究敦煌学的先机。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五千年文化造就大国力量的崛起

▲1909年,法国人保罗·伯希和在藏经洞。

图片来源:wikipedia

 

敦煌学的转折发生在1990年在敦煌举办的“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在那次会议上,中国敦煌研究学者积攒多年的大量研究文章集中亮相,从此奠定了敦煌研究院在敦煌学界的地位。

 

中国学界打了一个翻身仗,将敦煌从中国学术的伤心之地,变成为敦煌学研究成果的聚集和发表地,把敦煌学研究的主动权抓到了自己手里,证明了“敦煌学回归故里”。

 

中国学界守住敦煌学的胜利,不亚于中国军队打了一场胜利的阻击战,因为构成国家力量的远不止飞机大炮,文化也是。

 

2

文化自信,国家的力量之源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文化自信?

 

往小了说,文化自信能够在某种层面上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往大了说,文化自信既是一个国家、民族真正强大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更为基本、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

 

▲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文物摄影师赵震,也因为毫不掩饰对中华文明的热爱而走红。图片来源:《国家宝藏》第三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文化优秀、国家强大、人民有力量,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不仅仅取决于以经济、科技、军事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

 

我们经常说的中国力量,当然也包含这两方面。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贤们就懂得这个道理了。《黄帝四经》曰:“重柔者吉,重刚者灭”。老子的《道德经》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五千年文化造就大国力量的崛起


▲《马王堆帛书·老子》图片来源:wikipedia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当然是这个国家人民挺直腰杆的保障,但软实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会反过来促进硬实力的发展。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才能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复兴提供更持久的力量。

 

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在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句话:“咱祖上阔过!”

 

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人生理想、道义担当、理政之道和经世之略成为了我们民族独特且永恒的精神标识。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丧失了原有的文化自信。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原有的文化自信重塑与提升之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中国人站出来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而去奋斗?首先当然是一种天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让我们不甘任人欺辱。因为我们曾经创造了那么灿烂的文化。

 

还有就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了无数中国人以力量,激励他们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不止。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五千年文化造就大国力量的崛起

▲顾炎武。图片来源:wikipedia

 

一个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民族,才能知道自己将往哪里去。

 

3

宝藏之力,筑就文化焕然新生

 

“咱祖上阔过!”这句话也是《国家宝藏》越来越火,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的原因。

 

文化自信意识在国人心中的觉醒,正是大国崛起背后的力量支撑,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宝藏。

 

知道在中国有多少家博物馆吗?整整5354家!在它们当中,馆藏着超过4000万件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是有价的国宝,更是一股无形的民族力量!因为在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暗藏着一段珍贵的历史。我们的老朋友水井坊此次携手《国家宝藏》,助力将这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的宝藏重新回归大众视野,这些大国宝藏不只是万千的文物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真实再现,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

 

就拿我们的老朋友来说,坐拥国家级“双遗产”,有着“中国白酒第一坊”之称的水井街酒坊,可堪称中国白酒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它跨越元明清,传承六百年,是“中国白酒第一坊”;

它坚持用古法酿造精髓,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藏之艺,酿就传世美酒;

它历经九代大师心口相传,精益求精,以宝藏之心,造就浓香瑰宝;

它取传统美学精华,融时尚艺术气质,以宝藏之美,铸就美酒独特品味。

相对于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来说,传承600年的水井街酒坊仍旧是年轻、有活力的浓香宝藏。

但这种传承,正是经久不衰的中国酒文化的力量来源,这种力量厚重坚韧、历久弥新。

不同于博物馆展示柜中静态展示的宝藏,我们随时可以亲自感知它:

只需一滴佳酿,便可品味600载文化传承。

听,这酒花绽放的声音;看,这时光淬炼的美学。

闻,这不变的芳香记忆;品,这历久弥新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