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是一种祭器”(高广仁说)

更新日期:2020-06-11 11:05

这一图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或释为“旦”,以为上为日,中为云气,下为山(于省吾说);或释为“炅”,以为上为日,中为火,下为山(唐兰说);或释祭器,以为“这种陶器很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是一种祭器”(高广仁说)。我以为,于省吾和唐兰的看法是首先假定该图形是文字,于是从文字的形状去推测,虽不免言之成理,但疑点太多。以“旦”字论或以“炅”字论,都舍弃了下面的“山”,就形状大小而言,“山”形占图象1/2以上。众所周知,先民的图象,常常是所重视的事物画得特别大。例如一些反映生殖崇拜的石刻图案将生殖器官比例放大,以示重要。因此将“山”形从图象中抹去或简省掉,显然是难以令人首肯的。以为该图形所在陶器为祭器,进而推测该图形是祭祀活动的图形,和于、唐二家有明显的区别,即从假定为文字而另立新说,判为图形。我们以为,就图象而言,判为图形比判为文字更接近事实。但是判为祭器或祭祀活动的图形却疑窦丛生。一是我们所见的图形是一个残片的图形,并未见该陶器的整体形象,当然不能确定其真的是祭器;二是即使是真祭器,那么祭器上本身不一定图画自身形象,也不一定非图画祭祀活动图象可;三是古时祭祀中的“柴”“望”是射猎生活经验的神化,并且也不一定非在高山之上进行,因此,将该图形释为“柴”的祭祀,根据不足;四是图象的中间部分是“云气”还是“火”,历来看法不一,据图象直观而言,释“云气”较释“火”为优。释为“柴”祀的理由,其核心在中间,若中间不为“火”,则立论无据。

我个人以为,该图象所反映的是先民的自然崇拜意识。在先民的脑海里,自然现象的变化神秘莫测。日出日落,云来云去(雨来雨去,风来风去),天的转换,惊诧莫名,念念不忘,图之于形,以示纪念。“山”形特大,是先民观察天象变化的参照系数的缘故。因此,我们可以说,该图象是先民自然综合崇拜的艺术创意图。人类在自然崇拜的过程中,综合崇拜或者整体崇拜与局部崇拜或个体崇拜是同时并存的。该图象在表达整体崇拜意识的同时,显然又重视了“山”的个体崇拜,这就是为什么将“山”的形体画得如此巨大显要的原因。

从原始的天真到文明的困惑,人们对泰山的崇拜越来越强化,越来越复杂化。质言之,历史发展到西周、春秋、战国之际,泰山崇拜就由先人无知的天真进入哲人的深思熟虑,由简单的图画转换为精巧构思的著述,哲人的智慧之光,将泰山的形象照耀得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