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湖南不被外人所知的神秘的文化

更新日期:2020-05-09 18:47

每个有源远流长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文化,这些故事和文化都影响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那么你知道在湖南这个地方有哪些传说和故事吗?或者说有哪些神秘的文化所不被外人所知?下面小编带着大家来一探究竟!

湘西赶尸:神秘与惊悚

去过凤凰的人应该对于当地的篝火晚会都是有印象的,在这个晚会上,会有类似“湘西赶尸”的表演,胆子小的姑娘们,经常被吓得话都说不清楚。

神秘的湖南文化,竟然这么多人不知道!

湘西赶尸的传说,与苗族是分不开的。赶尸是湘西地区苗族的民俗,属于巫文化,相传数千年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军在黄河边与敌军作战。战事结束后,部队需要撤往后方,在抬走所有伤员后,战场上留下了不少战死的士兵尸体。蚩尤不忍将同胞尸首抛之荒野,但要将全部尸首抬走则人手不够,因此央求随军的军师让战死者回归故里。军师心生一计,让蚩尤手持符节在前引路,自己施法让战场的尸体全都站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回到了家乡。这就是赶尸的最早传说。

据有赶尸奇俗的湘西人士说:赶尸是不给人看的,赶尸是昼伏夜行的。夜里行走时,尸体都带着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画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做着赶尸者生意的旅店,一年到头不关大门,白天是当然不关的,夜里也不关。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

另外,还有“三赶三不赶”的说法(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可以赶,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尽管从未被人亲眼证实过,但正因为它的“神秘与惊悚”,才为众人津津乐道。

巫傩文化:惊驱疫厉之鬼

看过《边城》的人,对于“傩戏”的名字应该不陌生。傩戏是巫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

神秘的湖南文化,竟然这么多人不知道!

之前去怀化沅陵踩线的时候,沅陵的凤凰山上就住着一位姓唐的傩文化传承人,在他狭小的屋子里,布满了各种“表情狰狞”的傩戏面具,虽然能自如地和老者聊天,听他讲述自己对傩文化保护所做的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狭小又黑暗的屋子中,我的心里,还是有点发毛的。

怀化众多的古城古镇古村落中,有着过鬼节、做道场、贡土地、跳大神、祭跳香、收魂、收黑等民间习俗和巫术,如今,如滚刺床、单刀云梯(上刀山)、趟火池(下火海)、吃火木炭等傩技,都已成中国的民间绝技。“踩刀”俗称“上刀山”,分“踩天刀”和“踩地刀”两种。“踩天刀”由掌坛师手执牛角,口念咒语,背着过关童子即有病的儿童,赤脚爬上由十二把或二十四把、三十六把利刀组成的刀杆上。“踩地刀”是将装在刀杆上的利刀平放在地,刀锋朝上,掌坛师赤脚牵引过关童子从刀上走过。在巫术信仰看来,小孩多灾多难,是遇上了恶魔鬼怪,要在神灵护佑下,由巫师驱赶鬼怪,指引小孩闯过人生旅途的关隘,易长成人。在观众看来,则是一幕惊险、有趣的特技表演。

“坪阳再生人”传说:他们讲述的前世都是非正常死亡

在贵州、湖南、广西交界处的侗族聚集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称是死后转世,能够清楚地记得前世的事情,有的甚至与前世亲人再续前缘。这些人被称为再生人。近年来,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此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至今尚无定论。

神秘的湖南文化,竟然这么多人不知道!

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有不少自述曾经转世而生的人,被称做“再生人”。根据坪阳乡文化站调查统计,坪阳乡在世的再生人超过110人,是目前所知的世界范围内爆出的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再生人群体。

“再生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讲述的前世都是非正常死亡,给家人造成了很大的悲痛。而转世投胎以后,多是转世到自己家族内部。“再生人”第一次讲述前世的事情都是刚刚学会说话,也就是两岁左右的时候,并且都是只有自己家族的人在场,外人都是通过家族的人转述才获知。

江永“女书文化:”以诗歌和歌词的形式存在

女书是湖南南部女性创造的一种文字系统。广义上的女书还包括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作品,以及写有女书的物件。形式上,95%以上的女书都以诗歌和歌词的形式存在。七个字一句或者五个字一句,可以唱也可以读,载于纸、书、扇、巾之上,涉及婚嫁、祭祀和交友等各种内容。

神秘的湖南文化,竟然这么多人不知道!

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蚊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江永女书是一种古老文字,已为专家学者们所共识,但因女书没有古代文物,又未载于史志,故不能确定其起源时间

神秘的湖南文化,竟然这么多人不知道!

过去,女孩不能上学读书,无论在家中还是在社会上地位都不高。在压抑的环境下,她们聚在一起,有的还结拜为姐妹,一边做女红,一边用这种独特的性别文字唱读和交流。

土家族“哭嫁”: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

在很多人的理解当中,结婚当年放声大哭是不吉利的表现,而在土家族的神秘习俗与文化当中,“哭嫁”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

湖南是土家族的聚集地,在不少大型实景演出当中,对于土家族的“哭嫁”婚俗也有所演绎。现在,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土家族村落,还是保留着新娘子“哭嫁”的习俗。

神秘的湖南文化,竟然这么多人不知道!

据说,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当然,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论她们家住远近,无论风雨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