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讨论文化,不应该基于缺乏考证的事实

更新日期:2020-04-30 14:54

相信很多朋友都见过繁体字简体字之争,最常用的斗梗就是这个字,“愛”被简化成了“爱”,情绪渲染非常到位,“没有心,哪有爱?”,一时间认同声音遍布,纷纷认为简化汉字,是对中华文化的破坏和毁灭,而殊不知,其实自己只是被一个没文化的科普骗子,骗去了一份无辜的情感,放大了对文化的自卑,放弃了认真考证学习的一次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愛”简化成“爱”,并不是当代,而最早可考证的,要追溯到唐朝,颜真卿。先让我们感受一下颜真卿的~“爱”。

 

谈文化不应没文化:从愛到爱想到的

颜真卿(唐)草书,爱字

 

谈文化不应没文化:从愛到爱想到的

颜真卿(唐)楷书,爱字

热爱历史和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颜真卿书法“颜书”在唐朝是备受争议的,因为颜真卿确实是一个文字简化大师,也是一个书法大家,背离了书法的所谓“传承”和“正统”,一时间受到不少非议。而今天,颜真卿书法在当代文化自信、历史传承下,成为了万千当代书法家的学习对象,这是为什么?时代不同了,历史在过去是现在,而历史在现在是过去。

说到这里,被没有心就不是爱洗过脑的朋友,是不是恍然大悟了什么?爱字的简化,并不是当代,而是文化繁荣的唐代,可考证的源头之一居然是书法大家颜真卿。在颜真卿之后,又有无数名家,都在不同场景下用到了简化的“爱”字。

 

谈文化不应没文化:从愛到爱想到的

蔡襄(北宋),《远蒙贴》

 

谈文化不应没文化:从愛到爱想到的

苏东坡(北宋)

历史在过去是现在,而历史在现在是过去,过去的美,在今天被称之为传承,而今天的美,在未来,何尝不也是一种传承。文化不应该基于没文化,讨论文化,不应该基于缺乏考证的事实,这是对文化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对于汉字的简化,记住,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评判,而不是站在今天。从1952年3月2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汉字整理组开始,汉字的简化主要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挑战,去解决以下问题:

  1. 基于历史改革发展中需要,大幅降低学习汉字成本,降低中国文盲的比例
  2. 提高书写效率,助力文学作品、文字内容的创作效率
  3. 助力文化的传播,推动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

1958年1月10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周总理发表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他指出,“文字总是要变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将来总要变化的”,强调了汉字改革的重要性,也明确告诉大家,至于未来汉字会怎样,交给未来去评说,去发展,而当下,应该关注当下文字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谈文化不应没文化:从愛到爱想到的

1958年1月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节选

所以,很多人说,今天拼音输入法多简单,汉字的复杂程度已经不再是一个限制创作的挑战了,所以去评判当时中国简化字的决策,是抛开历史谈历史,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言谈。简体字助力了中国教育覆盖面的提升,助力了中国摆脱文盲占到大半江山的时代,功不可没。

简体字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其实社会的发展,人文需求的发展,远远超过我们的规划和预期,比如说“囧”字,在历史上,一直是“光明、明亮、光”的意义,而现如今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出了窘迫的意思,因为颜文字的出现,使得这样一个极其形象的字,多了一种释义。小伙伴们都在愉悦的使用,这不就是中国文化逐步开放的结果吗?文化来自人民,也因为人民的需求而发展,当键盘侠们去无逻辑地批判简体字的时候,却还一边发着“这件事太囧了”,一边嘲讽着(自己并没有加以理性分析的)历史决策,一边却成为了自己所鄙视的“叛逆者”,岂不是可笑。

从一个“爱”字引发的舆论和谬论,我认为是理性的文化学者和不假思索随波逐流的舆论之间的矛盾,更是当代青年应该审慎思考的,多学习、再评论的好习惯是毛毛躁躁的青年人们所缺乏的精神,放大来说,言论姑且如此,行为又如何约束?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中国的未来,更应该严加律己,凡事多思考,多学习,多寻找问题的究竟,才能获得真知,才能真正自我强大。

之后一篇,我会讲一讲几个很有意思的汉字数据,和简体字发展的重点和原因,当然了,咱这是班门弄斧,取材自我一位国学伯父,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