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也是从跨文化视角重新理解当今非洲的文化艺术

更新日期:2020-04-16 12:27

在当今中国对非洲电影的研究和讨论中,往往指涉《黑鹰坠落》(2001)、《卢旺达饭店》(2004)、《血钻》(2006)、《索马里海盗》(2017)等好莱坞式非洲大片。但是,这些电影并非由来自非洲的创作主体完成,也未塑造出符合非洲现实的多元形象,相反往往把非洲描绘成原始、落后、血腥、暴力的人间地狱。假设把外部世界创作的有关非洲的电影等同于非洲电影,那么便有可能违背非洲电影界正力图发出自己的声音、改善非洲文化形象的现实,使我们在学术上陷入难以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对话的困境。

区域电影研究的新生长点

受到世界电影故乡法国的殖民影响,电影到达非洲的时间与世界其他地区几乎同步——早在1896年,埃及开罗就出现了电影放映活动。尽管如此,非洲的电影活动在独立前一直为欧洲的宗主国所控制,直至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浪潮,其本土电影正式发端。吊诡的是,由于文化霸权的存在,告别了殖民统治之后,有关非洲的电影形塑仍为好莱坞统治,并在长期的文化灌输下成为全球观众想象非洲的主要资源。于是,真实的非洲往往被屏蔽。因此,从事非洲电影研究,既是从批评意义上为非洲正名,也是从跨文化视角重新理解当今非洲的文化艺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