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福建唐代时各取“福州”“建州”首字而来的

更新日期:2020-03-30 15:41

很多人都不知道,“福建”这个名字,是唐代时各取“福州”“建州”首字而来的。历史上,两城曾经轮番成为福建地区首府驻地,或者同时成为两个首府。

福建有史以来一直到宋明很长一段历史中,福州和建州,始终是最重要的两座城市。最后,福州依然是福建的省府,而建州,在近代之后的大半个世纪中,辖区不断缩小,地位不断下降,最后成为一个县级市。

福州地处福建东部沿海,闽江的入海口,应是早期闽越土著的聚居地之一。

建州(今建瓯)地处福建北部山区建溪流域交汇处,除了是早期闽越人聚居地外,还是中原汉人入闽的首要聚居地。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开拓福建的第一站。

战国末时越王无诸败于楚入闽,为闽越王,并在今建瓯溪南覆船山下建无诸行宫。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秦闽中郡

秦废无诸闽越王号,置闽中郡,治东冶地,降无诸为郡长。这是中原王朝在福建设立的第一个行政单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任何的行政管理,只是虚设,连郡治都没有具体记载。郡治东冶到底在哪里,一直有争议,有可能在福州一带,也可能在建州一带,或者本来就有多次搬迁,并无定点。我们姑且标于福州。(现在的福州市,当时大部分区域还在海水中)

西汉初年刘邦复立无诸为闽越王。后来以闽越民风强悍为由,强行迁徙闽越王族平民于江淮,闽越族逐渐没落并同化于汉。闽越王族总是遭到这种待遇,最后被强行迁徙到长三角,五代闽国也是如此。

闽地空虚,于东冶旧地设一侯官驻军镇之,远属会稽南部都尉管辖。昭帝时因闽越遗民相聚渐多,立冶县。东汉初属改冶县为东侯官都尉。

东汉汉献帝建安元年(196 )会稽太守孙策攻侯官,废侯官都尉,并分侯官北地先后设立建安(建瓯)、南平、汉兴(浦城)三县,寓意建安年间、南方平定、汉室复兴,连同侯官县为福建最早正式设立的四县。

从建安县设立以来,包括未来的建安郡、建州、建宁府,始终不断着扮演一个往外分地设县的角色,这在后面详述。

建安八年(203)孙策令贺齐进兵建安,平定三县暴乱,同时设南部都尉府于建安县,析建安县桐乡设建平县(今建阳),连同闽地原建安、南平、汉兴、侯官四县同属南部都尉府。

建安县(建瓯)第一次开始成为全闽经济政治中心。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东汉南部都尉(治建安)

东汉末年设立的福建五县示意图,黄线为闽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汉人沿闽江一路入闽开发的路线,均为闽江沿岸支流的交汇点,以及入海口。

这五县几乎都在福建北部东部,西南部这时还未被汉人开发。而在五县中,建安县位置居中,地形较好,成为南部都尉府的驻地,统管福建全境。

至今建瓯市仍有一地名为都尉坪。后来因为五代时成为殷国和闽国皇宫在地,改名为都御坪。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吴建安郡(治建安)

三国吴景帝时,因闽地人口日益繁多,析建安县校乡设邵武县,绥安(今泰宁、建宁县),将乐县等。撤销孙亮侯官封地,改南部都尉府置建安郡,下辖建安(今建瓯)、侯官(今福州)、建平(今建阳)、吴兴(今浦城)、东平、将乐、邵武、绥安(今泰宁、建宁)、南平、东安(今同安、南安)十县,基本囊括福建全境。

此时的建安郡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建制的二级区域首府,第一座省城。 同时也成为吴国最大造船基地之一。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西晋建安郡、晋安郡(治侯官)

西晋时分建安郡侯官、东安二县设晋安郡,治侯官县(今福州)。并在晋安郡新设八县。闽地的郡县进一步增多发展。时由建安郡分领建安七县,晋安郡分领原分八县。

这时,“建州”和“福州”开始了第一次的南北分治。早期福建两大区域形成。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南朝建安郡、晋安郡、梁安郡(治南安)

南朝陈光大年间析晋安郡地设南安郡,治今南安县丰州镇。闽南分立。

福建形成了闽北、闽东、闽南三大区域。

陈武帝为了满足陈宝应的愿望,特设“闽州”羁糜之。闽州(丰州)治晋安郡侯官县(今福州)。统领建安、晋安、南安三郡。闽地的行政中心从“建州”来到了“福州”。

陈文帝天嘉三年(562)晋安郡陈宝应拥兵自立,攻建安郡城,建安郡太守萧乾拼死抵抗,不为所制。天嘉八年(567)陈军入闽援建安,剿陈宝应,复建安郡,攻晋安郡,全复闽地。因升建安郡守五兵尚书,迁闽州州治于建安县。

闽州的行政中心从“福州”又来到了“建州”。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隋建安郡(治侯官)

隋军南征攻陈,于建安郡遭到重创,日久城破,屠建安县城。

由于南朝滥置州郡县,隋朝统一之后,“遂罢天下诸郡”。这时,隋文帝下诏废建安郡,废南安郡,并将闽州州治由建安县迁于侯官县,改名泉州(这个泉州不是以后的泉州,泉州和福州的名字历史上经常混淆)。又改泉州为闽州。又废闽州,复建安郡,改侯官为闽县,建安郡治闽县(今福州),而原建安郡城废为属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建安郡的郡治不在建安县,却在闽县,可见隋军攻陈时,建安郡城所受的重创之深。

建安虽然靠近中原王朝,能够得到更早更大的开发,在改朝换代时,却也是第一个受到重创的地方。千年之后,历史将再次上演。

这时福建全境只剩下建安一郡,下辖闽、建安、南安、龙溪四县。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唐天宝长乐六郡建安郡、长乐郡

唐初罢郡置州,以州领县。高祖武德四年(621)迁建安郡治回建安县,并改建安郡设建州,下辖建安(今建瓯)、闽县(今福州)、唐兴(今浦城)、建阳、将乐、绥城(今建宁,泰宁)六县。

建州成为唐代在福建设立的第一个州,也是最大的一个州。福州又一次暂时的为建州所辖,建安县为福建北半部中心。

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闽县地复设泉州(即今福州市,泉州福州的名称依然混淆)。

垂拱二年(689),析泉州(今福州)南部分新设漳州。

景云二年(711),改泉州(今福州)为闽州,新设泉州于闽南。此时建州辖建安、唐兴(今浦城)、邵武、沙县、将乐、建阳六县。改泉州都督府为闽州都督府,督闽、泉、建、漳、潮五州。

天宝年间,玄宗将“天下诸州改郡”,仍行郡县二级政区制。置长乐经略使于长乐郡(今福州),兼领长乐郡、建安郡、清源郡、漳浦郡、临汀郡和潮阳郡六郡的边防军事事务。

福建的中心再次由“建州”来到了“福州”,“福州”也在这时,正式奠定了福建“省府”的地位。而“建州”在此后的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作为福建的第二“省府”。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唐开元福建五州

唐开元十三年(725)改闽州称福州,“福建”的“福”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开元二十一年(733),各取福州、建州首字,设置“福建经略使”,“福建”终于正式出现,此后至今成为闽地的统称。

先后设立福建防御使,福建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由福建观察使分管福、建、泉、漳、汀五州,二十四县。

传统的福建五州—福、建、泉、漳、汀也在此时形成。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五代闽国(长乐府)

唐末五代,天下大乱,王绪等率军入闽,后由王审知后裔建立闽国。都福州。后梁开平三年(909),封王审之为闽主。升福州为长乐府,仍置建州、泉州、漳州和汀州。

在唐宋的历史上,一般来说,都城、陪都所在州才会被升为府。从玄宗之后,凡皇帝驻跸地皆升府。其地位高于州。

福州是福建第一个升府的州。而建州是中原王朝在福建第一个升府的州。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五代闽国、殷国(建州)

五代后晋时,封王审知之子建州建安镇安军王延政富沙王,此后与闽主互攻不已。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富沙王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改国号为大殷。这时福建出现了第二个首都,建州,再次出现“福”“建”南北对峙的局面。

王延政定都后,以建州将乐县为镛州,延平镇为镡州(今南平市延平区),这是南平在设县以来第一次出现成为州治,虽然依然是在建州的统辖下,并且由于地势险要、临近福州,甚至是作为建州的前线而设置的。

但是一千年之后,南平成为了闽北地区的首府。

次年复改为大闽,复称闽王,以建州为都,福州为东都,辖福建全境福、建、泉、漳、镛(今将乐)、镡州(今南平)六州。

这时福建的中心又暂时地回到了建州。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南唐三节度使 永安、彰武、清源

闽王延政天德三年(945年),王延政降南唐。闽国灭亡。

南唐入占建、剑、汀州地。在建州置永安节度使。降镛州为将乐县;改镡州为剑州(南平)。

吴越入占福州地,在福州置彰武节度使。

留从效占泉州、南州地,在泉州置清源节度使。

再次三分福建。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北宋福建路

北宋设福建路,在建州设转运使与提举常平司,并设立全国四大官方铸币场之一建州丰国监。在福州设提点刑狱使和帅司。

此时福州和建州成为福建的“双省会”。

宋代福建城市进一步增多发展,建州也分出新设了多个县。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平南唐,复称建州。

太平兴国五年(980),割邵武、归化、建宁三县新设邵武军。邵武军的设立,加上殷国时期增设的剑州(宋改南剑州,今南平),使得闽中西北部正式出现了三个二级行政单位,奠定了此后千年一直到民国的区划基础。也就是后来清朝的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三府并立。

太宗端拱元年(988),于建安县设建宁军节度使,统辖闽北部西部七县。

淳化五年(994)于建州崇安场新设崇安县(今武夷山市)。

真宗咸平三年(1000),割建安县五里、关隶镇新设关隶县(今政和县)。

英宗治平三年(1066)于建安县分置瓯宁县,治建安县宁远门侧,与建宁节度军、建州、建安县四级政府同城而治。

瓯宁县的出现,是千年以后,“建瓯”的“瓯”字第一次出现。

此时建宁军辖建安、建阳、浦城、松溪、崇安(今武夷山)、瓯宁、关隶(今政和)七县。熙宁三年( 1070 )将瓯宁县并入建安县。元祐四年(1089)又分置瓯宁县。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南宋福建路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因为宋孝宗的潜邸位于建州,升建州为建宁府。建州成为宋代福建设立的第一个府。建宁府从此以后,一直到民国,成为福建设立时间最长的府,也是全国设府最长的城市之一。辖境相当于今福建北部建瓯以北建溪流域和周宁、寿宁两县。

至此福建设有建宁府,福、泉、漳、汀、南剑(今南平)五州,邵武、兴化二州。统称福建为八闽,“八闽”的名称正式出现。建宁府成为八闽首府,八闽上郡。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建州叶侬叛乱,建州治所往北逃迁建阳县。旋复。

建炎四年建州范汝为起义,建州治所更远迁崇安县。旋复。

绍兴二年(1132)韩世忠率兵攻建州,并欲屠城,李纲救之。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元代福建行省

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省,治福州。

十六年又在泉州增置泉州行省,十七年两行省合并,称福建行省,治泉州。泉州首次成为省会。

至正十六年(1356年),又以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改置福建行省。

后因军事需要,又有建宁分省、泉州分省、兴化分省、延平分省的建制。

元朝时间短,政区划分也频繁的变换。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明代福建

明代改福建行省设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将军、民、财政权分委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管理。布政使司设福州;按察分司分设建宁道,福宁道两道;福建都指挥使司设于福州府都卫,行都指挥使司设于建宁府都卫。建宁府实际上作为第二中心。

明初一省一都司,在几个边区省份加设行都司。福建行都司为全国五个行都司之一。

明景泰六年封建宁府朱熹九世孙世袭翰林五经博士,敕建博士府于建宁府城。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清代福建

清代恢复行省制度,设福建省。基本沿袭明代区划,清顺治五年(1684戊子),清军攻建宁府城,伐明宗室郧西王。不久城破,屠城,全城人口幸存不过百。城池基本被夷为平地。

至光绪台湾建省,福建省共有九府、二州、五十八县、四厅。

明清府城一般都有一县附郭,也就是县城和府城同处一城,如宁波府鄞县附郭,鄞县为宁波府的首县,县城和府城同处一城。而许多省城还有一种情况,由于规模较大---两县附郭。比如广州府为广东省城,番禹、南海两县附郭,广州府城、番禹县、南海县同处一城。

福建却有两个府城出现了两县附郭的情况,就是福州府和建宁府。福州府是闽县和侯官县附郭,建宁府是建安县和瓯宁县附郭。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民国福建 建瓯、闽侯

到了民国初年,全国废府留县,两附郭县大多取首字合并。于是福州府的闽县、侯官县并为闽侯县(后为纪念林森曾改名林森县),建宁府的建安县、瓯宁县并为建瓯县。建瓯一词首次出现,代替了建州建宁府沿用至今。

省会驻福州,后因抗战,曾迁至永安县。

福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从赣、浙调集海陆空军10多万人入闽,亲兼“讨逆军”总司令,坐镇建瓯指挥,并在建瓯城西建设飞机场。1934年1月初,蒋军对19路军在福州的省独发起进攻。

一千五百年前的历史再现。

清末,全省划为闽海道、兴泉永道、延建邵道、汀漳龙道四道。

民国又改为闽海道、厦门道、建安道、汀漳道。

很奇特的是,建安道的道台却设立在建安县南边的南平县。这是建安历史上第一次作为三级行政单位为另外一个二级行政单位管辖。这个或许与建宁府在清朝被屠城,大伤元气不无关系。至今建瓯老城区仍未填满明初建宁府城的范围。

1926年,建瓯县成立闽北第一个共产党支部。

1927年,建瓯县成立中共闽北临委,为中共福建省委前身。

1940年,划建瓯县第一大镇水吉镇设水吉县,后水吉县并入建阳县。

1940~1949年,建瓯县设第三行政督察区,辖闽北十县。

浅谈福建省历史的由来

现代福建

现代,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失去所有属县,连附郭两首县也被划出大量土地的建瓯市, 成为了南平市的属市。

解放初设建瓯专区、南平专区,后建瓯专区因为距离南平专区太近,改迁建阳专区,后并入南平专区,建瓯再次成为三级行政单位。

由于建瓯县辖区过大,划出乡镇合并新设建西县、后并入顺昌县,建瓯县辖区不断缩小。

几十年混乱的行政区划调整后,于闽北设南平地区,政府驻南平市,辖闽北一市九县,建瓯为属县之一。

1992 年撤县改市 ,设立建瓯市,属于南平地区。

建瓯市在划出大量土地入临近各市县之后,仍为福建面积最大县级市。

但建州已经消失了,只剩下当初的附郭两县合并,并沦为邻市属县。

福建建州这百年发生的状况,打个比方,就像福州府撤销,合并附郭闽县侯官为闽侯,原福州府属县全部并入泉州府,改属泉州地级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