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人类活动开始在福建留下较多痕迹。

更新日期:2020-03-27 15:31
 

三国吴:从南部都尉到建安郡

东汉末,孙吴占有闽越地,用心经营,经济发展,人口增加。

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将闽越地“东部候官”分为五县,即:建安、汉兴、建平、南平和候官,并立南部都尉于建安(即今南平市所属之建瓯市),由这个南部都尉来管辖这五县。

永安三年(260年),孙吴政权又以都尉改置为建安郡,仍然领以上五县;又在今福建境内设罗江县,另隶临海郡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2):魏晋南朝

地图摘自《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03】034号

西晋:建安与晋安二郡

  • 西晋再增一郡数县

建安郡分领建安、吴兴、东平、建平、将乐、邵武和延平七县。

晋安郡分领原丰、新罗、宛平、同安、候官、罗江、晋安和温麻等八县。

其中邵武、延平、晋安系由三国吴的昭武、南平、东安改名。

晋安一郡和原丰、新罗、宛平、同安与温麻等则为新设的郡、县。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2):魏晋南朝

地图摘自《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03】034号

  • 永嘉之乱与衣冠八姓入闽

迨至永嘉之乱、特别是经侯景之乱后,临海、会稽诸郡大饥,人民纷纷流入晋安郡。史上有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晋安郡人口因之大增,荒地开拓,经济发展。

南朝:从梁安郡到丰州

至南朝梁时,增设梁安郡(治在今泉州市南安丰州,后改南安郡)和一批新设县。

南朝陈时,复立丰州于今福州,统领晋安、建安和南安三郡。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2):魏晋南朝

地图摘自《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03】034号

魏晋南朝时期福建文化显著特点

  • 中原文化成主导,闽越文化式微

魏晋南朝时期福建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北方汉人大批入闽,经过长期交融,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为一体,先进的中原文化开始占主导地位,闽越文化的影响逐渐衰微而最终成为历史遗存

从东汉末年起,北方汉人开始大批入闽,其主要构成者如:

避乱入闽者

随军入闽者

逃户

流散者及罪犯

农民起义军余部

仕宦入闽者等

大批中原汉人入闽,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能、生产管理经验和文化知识,大大推动了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 魏晋南朝时期福建造船发达。

三国时期孙吴把福建当作造船基地,在福建设立典船校尉,在今霞浦县设立温麻船屯,负责督造船只。

其造船工场规模大、种类多、设备好,使福建成为当时造船中心。

晋后期,民间造船取代官府造船。

南朝时,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

  • 当时陶瓷制造业也有很大发展。

魏晋南朝时期福建陶瓷以青瓷为主,各个时期造型特点鲜明:

西晋的扁圆矮墩

东晋的肥壮浑圆

南朝前期的高大圆鼓

南朝后期的趋向椭圆

一些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表明福建青瓷已在中国青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2):魏晋南朝

闽侯西晋卧羊形水注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2):魏晋南朝

建瓯南朝梁盘口壶

  • 福建的纺织业也有了发展,麻葛织品质量得以提高。
  • 佛教的传入与兴盛

佛教于西晋之际传入福建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晋安郡太守严高在郡北无诸旧城(即今福州市)建造绍因寺(后改乾元),这是见诸文字记载的福建第一个寺院。现已不存了。

寺名绍因,有“继承”意义,可能在此之前福州已有佛寺。

南朝时期,福建佛教有进一步的发展。

宋大明至南齐永明,在二十多年时间,福建就建有五寺:

侯官(今福州市)明空寺、妙果寺,

长溪(今宁德霞浦)建善寺、延福寺,

松溪(今三明市松溪县)资福寺等。

很明显,在这个时期,佛教已由闽中地区向闽北、闽东地区传播。

南梁时,福建佛教又有发展,全省共建佛寺二十八所,并开始建塔,福建尼庵的建立也由此开始。

闽县(今福州)的法林尼寺,即建于梁大通元年(527年)。

陈永定二年(558年),莆田郑生创建了广化寺(今在莆田县)的前身──金仙院。

同年(558年),印度僧人拘那罗陀到泉州,挂锡延福寺三年,翻译佛经,由此拉开福建译经的序幕

虽然史籍对这一时期佛教在福建的情况没有更多记载,但已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是用于佛事的灯盏、博山炉、莲瓣碗、烛台等,由此可看出当时佛教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