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距今一万年前后,福建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

更新日期:2020-03-27 15:25

福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18万年前,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

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开始在福建留下较多痕迹。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地图摘自《福建省情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14】16号

旧石器时代

  • 18万年前

福建最早的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在三明岩前镇旧石器时代“万寿岩遗址”得到展示。

其中灵峰洞发现的打制石器距今18万年

  • 2-3年前

万寿岩船帆洞地面是距今二、三万年前用鹅卵石人工铺成,十分罕见,在我国首次发现。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万寿岩船帆洞地面

  • 1万年前后

距今一万年前后,福建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

清流县沙芜乡和东山县分别出土“清流人”、“东山人”人骨化石。这两处遗址与台湾“左镇人”的打制石器有共同特点,是闽台之间最早的文化联系。

这时是地质冰河时代末期,闽台之间有一条“东山陆桥”贯穿,两岸人类可以方便地往来。

新石器时代

  • 8千年-3千年前

大约在七八千年前至三千年前,福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遗址有:滨海地区的平潭壳丘头、闽侯昙石山、福清东张遗址等。

它们的文化面貌与台北大坌坑、高雄凤鼻头遗址有许多相近之处,并体现了新石器时期闽台两地先民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闽北地区新石器遗址主要有浦城县牛鼻山、下山尾,明溪县南山,光泽县马岭等遗址。

它们的文化主体风貌与闽江流域是一致的,但具有较强的地方风格,且受到长江流域文化与岭南风格的影响。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昙石山遗址

  • 昙石山遗址

昙石山遗址地层达数米,年代从5500年前延续到3000年前,时代从新石器时代中期至青铜时代初期。昙石山文化是福建滨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典型。

青铜时代

  • 商周中晚期

福建青铜文化大致始于商代中晚期,大体有三块较明显的区域特色:

闽江下游有闽侯黄土仑文化遗址;

闽南地区有漳州虎林山遗址,南靖土地公山、鸟仑尾、狗头山遗址等;

闽西北山区有光泽白主段、武夷山葫芦山、浦城猫耳弄山遗址等。

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接近瓷器硬度的印纹硬陶,反映出当时较高的生产力水平。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浦城猫耳弄山遗址陶窑群

  • 浦城猫耳弄山遗址

浦城猫耳弄山遗址陶窑群,在500平方米的山坡上分布着由一条风道串连在一起的9个陶窑,是现代龙窑的初形,其规模之巨大、烧成温度之高,令学术界重新评估南方的制陶文化。

闽越国

  • 战国晚期:闽族与越人融合

闽越国的起始,见于西周时期文献关于“七闽”记载。

“七闽”是臣服于周王朝的“邦国”或部落联盟,应是纯粹的“闽族”人。

春秋战国以降,“闽族”人渐渐与以浙江为中心的越人融合,至迟战国晚期出现了“闽越国”。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地图摘自《福建省情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14】16号

  • 秦朝:闽中郡

秦代闽地(包括福建及浙江、江西、广东的一些地域)的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标志着闽地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版图。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地图摘自《福建省情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14】16号

 

  • 西汉:闽中郡三分,闽越王国复立,不足百年又被汉武帝灭

秦末无诸和摇参加了反秦起义。

西汉政权建立后对闽越族实行分而治之,在秦闽中郡的地域内立了三个王:

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

公元前195年,立南武侯织为南海王;

公元前192年,“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地图摘自《福建省情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14】16号

汉武帝闽越国初创时人口很少,仅“千人众”。至汉武帝时,闽越王已拥有“甲卒不下数十万”,在闽地数度闽越族内部纷争并且与汉王朝发生龃龌。

汉武帝认为闽越山高路险、强悍难治,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闽越国灭亡。

但随后散居故土的闽越人又逐渐聚集,自立为县。同时,北方南下的汉族人民也与日俱增,汉族和闽越族开始杂居混合,并开始融合。

这一时期出土的陶制器皿已有浓厚的中原文化特征。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闽越历史文化

  •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

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是现存闽越国文化遗存最丰富的遗址。

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闽越国在福建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大量外来文化(包括先秦的越国文化与秦汉的中原文化),此时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其建造时间,有认为是汉武帝迁移闽越人之前建造的,有认为是迁移后散居故土闽越人聚集后所建,但从规模和发掘中遍地瓦砾、处处炭遗和烧痕,应认为是迁移前建造的,当时居民在汉军押解下而弃城北迁。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地图摘自《福建省情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14】16号

  • 西汉设“东部候官”于故都“冶”(今福州)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庭设东部候官于故都冶,驻军镇守。

东部候官隶属会稽郡东部都尉,初为军事机构,后兼理民政,因机构设置在冶,故也称冶县或东冶县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地图摘自《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03】034号

  • 东汉又设南部都尉于建安(今建瓯)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分东部候官地置建安、汉兴、建平、南平与候官五县,又立南部都尉于建安(今建瓯市)。

跟着历史地图游八闽,认识18万年福建历史文化(1):秦汉以前

地图摘自《福建省历史地图集》 审图号:闽S【200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