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

更新日期:2020-03-21 16:10

大凡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楼,都有名人的诗文为其“背书”,正可谓“诗因楼作,楼因诗名”。无论是所谓“四大名楼”、“八大名楼”还是“十大名楼”多是如此。例如著名的"四大名楼"中的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都有历史名人的诗文流传,郑州历史文化名楼“夕阳楼”也不例外。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筹备重建的郑州夕阳楼效果图,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名楼,一般都历经磨难,屡毁屡建,而且现存的建筑多数是近、现代重建的。例如四大名楼中的滕王阁修建了29次,黄鹤楼修建了30次。岳阳楼最后一次重建于清代(1867年),其他三个都是近几十年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在原址重建,鹳雀楼于2002年9月在原址附近重建,黄鹤楼1985年6月在距原址1000米处重建。

郑州夕阳楼同样是屡毁屡建,只是近代没有重建,所以,夕阳楼被人们淡忘。不过,郑州夕阳楼近期也在重新修建筹划之中。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郑州古城遗址规划示意图,夕阳楼规划在图的左下角,商代亳都西南角城墙内侧,“夕阳楼片区”,图片来自网络。)

据说郑州夕阳楼始建于北魏,历史上文人墨客留有不少有关夕阳楼的诗文。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到郑州夕阳楼的兴废故事。

 

一、唐代及唐以前的夕阳楼

 

唐朝以前有关夕阳楼的记载我没有查到。最先为夕阳楼作诗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李商隐,荥阳人(今郑州荥阳市),生于荥阳,死于郑州,葬于荥阳,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在现在的郑州城区旅居,在郑州登夕阳楼并赋诗。

公元833年萧澣任郑州刺史时重建了夕阳楼,萧澣是李商隐的旧知,后来萧刺史被贬四川遂宁,不久病故。835年秋天,李商隐再次“高考落榜”后闲居郑州,登上夕阳楼,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夕阳楼》。此后的837年,李商隐考中了状元,也成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此,后人将此诗刻于石碑立于夕阳楼前。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845年,李商隐在荥阳为母守孝三年时,其堂叔,时任郑州刺史的李又邀李商隐到郑州暂居。并作《郑州献从叔舍人褎》的诗

858年李商隐罢职后再次回到郑州闲居。后来,在现郑州西大街一带抑郁而终(这里距夕阳楼只有几百米远)。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郑州夕阳楼遗址,图片中间最高平台处,前面两块方石是夕阳楼遗址碑记。)

 

《全唐诗·夕阳楼》

唐·李商隐

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此李商隐诗原注)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此处的“荥阳”指唐代“荥阳郡”。唐天宝至乾元年间,郑州曾改为荥阳郡,郡治在今郑州管城。此注“在荥阳”三字常被人理解为夕阳楼遗址在今荥阳市,是不对的。白居易有诗《宿荥阳》,其也是指他留宿故乡唐代荥阳郡的新郑。唐代郑州和荥阳常常混用,多指今郑州城区(管城)。笔者注】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原注说,夕阳楼是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的,被贬遂宁的侍郎萧澣在任郑州刺史时所建。据此,郑州夕阳楼至少巳有1100年的历史。

这是一首典型的七绝,诗人开篇先是以眼前所看到的景物入手,以一种艺术手法来描绘自己内心的忧愁,使得诗作读起来更加的深沉,也更加的充满真挚的情感。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花明柳暗并没有给诗人带来喜悦,反而,引起无尽的烦恼和忧愁。于是登上重城的最高处,再登上一层又一层的夕阳楼。诗人这样描写,使这首诗显得更为忧愁,也更加的生动。这里的“重城”很多读者不理解,到实地观察才知道郑州商代城墙的西南角是层层叠叠的。(见下图)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最后这两句,诗人更是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忧思。这两句的意思说,我想问一问那落日余辉下的的孤雁,你要飞向何方?其实我也是一片茫然,不知路在何方。这两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和秋日的孤雁一样孑然无助。

李商隐的这首《夕阳楼》,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同样的气势,写出了自己内心忧愁,读后感觉和诗人另一首诗《登乐游原》的心境很相似啊,“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上尽重城更上楼的"重城",只有到夕阳楼原址才能体会到。郑州商城内城遗址,周长七公里,截面一般都是梯形,只有夕阳楼旧址所在的西南转角处,城墙是重重叠叠的。)

 

二、唐朝末年夕阳楼被兵火焚毁,有诗为证。

 

《郑州古有夕阳楼自唐末兵火後遂废况今圃田残》

宋·晁说之

日月争流泪亦流,几年不见夕阳楼。

太平时节古来少,却上迷楼一望休。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原题】:郑州古有夕阳楼自唐末兵火後遂废况今圃田残破客中望扬州作绝句。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宋代著名文学家。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夕阳楼遗址碑记)

 

三、宋代,或许夕阳楼也曾重修:

 

康熙本《郑州志》等古籍刊载有诗:

《九日登城上亭偶书四十字,呈通判殿丞签判水部》

宋·祖无择

何处称登临,高城接远岑。

酒杯深映玉,菊叶细浮金。

美景年年定,衰容日日侵。

感时无限思,偏动洛生吟。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另外祖无择有《自和》一首。乔孝本《和前韵》、《再叠前韵》各一首;杨公衮《和前韵》、《再和前韵》各一首;李评《和前韵》、《和前韵》各一首;任迥《和前韵》、《又和前韵》各一首;崔彦升《和前韵》、《又和前韵》各一首,共有《和前韵诗》十篇,加上祖无择的两首,一共十二首夕阳楼诗。(这些唱和诗网上可以查到,此处略,笔者注。)

祖无择宋朝上蔡人,曾任学正。据明嘉靖《郑州志》载:“治平三年(1066年)以龙图阁学士知郑州”。乔孝本,宋朝人,曾为郑州儒学训导;杨公衮与祖无择同时,亦为儒学训导;李评,宋人,曾任文思使提点河南诸马监。他们的诗中有“何处称登临。高城接远岑”,“九日登高处,秋郊到翠岑”,“楼高登古堞,天外见遥岑”等句,可看出这些诗是祖无择知郑州时,于众僚友重阳节登临夕阳楼宴会唱和之作。所谓“远岑”、“高岑”、“翠岑”、“遥岑”诸词,是指郑州西南郊的梅、泰二山等嵩山余脉。我们从这些诗中还可知夕阳楼附近还有亭阁等建筑群。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夕阳楼古时是郑州城区的最高处,向西南方向远望,可以看到梅泰二山,现在只能看到林立的高楼了。)

 

四、到南宋,夕阳楼再次倾塌。

 

南宋人朱弁在《曲洧旧闻》一书中说:“郑州夕阳楼,虽见于传记,至今不复存者,盖因废而不修也。”

 

朱弁(biàn)(1085年—1144年),南宋官员、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叔祖,太学生出身。南宋初期的重要诗人。有文言小说集《曲洧旧闻》等传世。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夕阳楼遗址)

 

五、明初又整修一新。

 

明永乐年间进士、冯振有《咏夕阳楼》诗:

 

下舂林杪拂红绡,嵩华西看半寂寥。

十二阑干吟独倚,三千风月坐相邀。

长天秋水悠悠静,孤骛残霞缕缕飘。

古往今来多送别,不堪烟景晚萧条。

 

冯振,郑州人,明永乐年间乡贡、进士。这诗写出了登临夕阳楼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在此宴会送别的情况。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李商隐和古人登城可能只能从上图的土坡登上,现在登城上楼有木扶梯和木栈道方便多了。)

 

六、明代中叶以后,夕阳楼又几建几废。

 

明中叶人士孙子良、高信、曹琏等都在诗中提到了夕阳楼。

 

《郑州怀古》

明·孙子良

 

管国新?叶渐稀,东来怅望不胜悲。

荒城日落重门闭。古寺烟消石塔危。

驻跸碑横犹有字,夕阳楼废尚存诗。

平淮曾羡裴丞相,今见遗坟对古陂。

 

(此诗第一句缺一字,找不到全诗,或许是“管国新秋叶渐稀”笔者注。)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管国:周代初,郑州为管国都城。

古寺:可能指今东大街的唐开元寺,开元寺塔被日军炸毁。

驻跸碑:宋真宗赵恒写《驻跸郑州》诗,宋代郑州知州祖无择刻石碑立于州府附近一个亭子里(或许是浮波亭),此碑亭今已不知去向。另宋真宗亲书《灵显王庙赞》碑立于郑州晋王庙,至今尚存。晋王庙也称仆射庙、灵显王庙,位于今郑州老长途汽车东站附近,(前不久我去实地观察,庙已扒掉准备搞建筑,庙里文物可能已被有关部门收藏)。此碑实锤将唐仆射李靖替代了北魏仆射李冲,因而李冲庙称为晋王庙至今已1000多年。

裴丞相:唐宰相裴度,其墓在今郑州新郑市。

遗坟:唐、宋等朝宰相在郑州仆射陂附近南边新郑的何止裴度,宋、明两代很多宰相都埋在这一带,如欧阳修(相当副宰相)、宋陈氏三宰相(陈尧佐等)、宋宰相王曾、宋宰相吕夷简、宋宰相吕公著、明宰相高拱等。

古陂:郑州名胜仆射陂,在晋王庙附近至南五里堡一带,笔者注。】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郑州怀古》

明·高信

管叔东封土一丘,不知何代却为州。

大夫庙古人犹祭,仆射陂颓水漫流。

草满荒郊裴相冢,烟迷故址夕阳楼。

嗟余好古生来晚,在在名邦细访求。

(大夫庙:子产祠也称公孙大夫庙,建于宋代,位于东大街郑州文庙东边附近,我小时候还有,现已不存。移至郑州大学金水河边新建子产祠园。笔者注)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总咏郑州怀古》

明·曹琏

 

管城一望恩依依,周帝荒陵接古陂。

断石久埋丞相冢,井庐犹建大夫祠。

夕阳楼废回阳早,候月台空月坐迟。

欲步浮波追祭伯,细将列子论希夷。

 

孙子良。明浙江钱塘人,曾任山东参议;高信,明湖南彬江人,曾任河南参议;曹琏,明湖南郴阳人,曾任河南参议。从上他们的诗句中,可知夕阳楼已废,仅留存诗刻石了。

 

(周帝:后周皇帝郭威、柴荣等,后周皇帝墓地在新郑和郑州市之间的郭店附近,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候月台:也称候月楼,在郑州管城街附近,今已废。

浮波:浮波亭,宋宰相、郑州知州陈尧佐建,在今管城区委附近,已废。

祭伯:商周祭国国君,祭国都城在今郑东新区。

列子: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的道家代表人物,郑州圃田人。

希夷:《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指虚寂玄妙,列子隐居郑圃。笔者注)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明《河南通志》载

夕阳楼在郑州西,有唐李商隐诗石刻尚存。

 

嘉靖三十一年《郑州志》记:

夕阳楼,在州治西,今废。有唐李商隐诗,尚存石刻。

 

 

七、 清初期,夕阳楼可能又重建起来。

 

清顺治十五年(1641年)进士、著名诗人王士祯过郑州时曾赋诗: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过郑州》

清·王士祯

 

野塘菡萏正新秋,红藕香中过郑州。

仆射陂头疏雨歇,夕阳山映夕阳楼。

 

作者王士祯,号阮亭,别号渔阳山人,为一代诗宗。此诗清丽,从中可知这时夕阳楼已得重建,但很快又倾废了。

 

八、清康熙年间夕阳楼又废。

 

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记:

夕阳楼在州治西,有唐李商隐诗刻石,今废。

(此时楼虽废,但李商隐诗刻石尚存)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重城)

 

九、清乾隆年间郑州知州张钺重建。

 

有诗为证: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夕阳楼久废志追次玉谿生(即李商隐)原韵二绝》

清·张钺

 

咏诗人去几经秋,云影山光何处楼?

徒倚危阑增晚思,闲情无那笛声悠。

 

无情花柳自春秋,四句诗同八咏秋。

剩有残碑卧苍藓,斜阳支水总悠悠。

 

张钺,字有虔,号毅亭,直隶保定府清苑县人,乾隆三至六年(1738—1741)乾隆八年至十二年(1743—1747)两任郑州知州。

 

张铖知郑州期间颇有建树,还重修了夕阳楼,并作《重修西城楼记》,其中有“当兹楼之创始,飞檐层阁,巍然耸踞堞之上”,“乙丑秋,淫雨过度,楼忽倾颓,余择日鸠工计木……,而兹楼干是乎又焕然一新矣”等句。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从这个步梯下去,向东一大片绿色防尘网盖着的是折迁完的民居,今后重建的夕阳楼就在这一带。)

 

十、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宪重修夕阳楼。

 

1838年郑州知州王宪在任上重修了夕阳楼,候月楼和熊儿河桥,作《管城留别》诗四首,其中有“记取他年鸿爪印,系情多在夕阳楼”句。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民国五年《郑县志》其诗后自注云:州城西南隅,旧有夕阳楼一座,日久倾塌,余捐资重修,悬有匾额。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大片绿色防尘网处就是今后的夕阳楼片区建筑群)

 

十一、晚清夕阳楼似有重建。

 

郑州诗人司星聚有《西城烟柳》一诗:描写登临夕阳楼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西城烟柳》

清·司星聚

 

烟光绕树树连城,郁郁葱葱一带横。

暗杂晨炊飘断续,浓遮午日失阴睛。

林端隐堞高笼雉,叶底如簧纽啭莺。

偶向夕阳楼上坐,喜看图画听人声。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警报山上的碉堡,最上的的铁支架就是安装警报的,这张图大概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郑州市区高楼已经建了很多,这里已不是郑州的最高点上,所以警报器已不在此安装。这个碉堡的位置就是夕阳楼遗址的位置,想当年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登上警报山,在这个碉堡里戏耍。此图片来自网络)

 

十二、民国初年夕阳楼似乎还有。

 

郑州市政协编辑印刷的《郑州文史资料》第十九辑中,载有郑州张寨街人张文德的《郑州古城貌印象》一文,其中写道:

记得一九二六年郑州古城墙还是用蓝色砖垒成的,在城西南角建有一座楼,名夕阳楼,是用蓝砖垒成的。楼高约有两丈,宽约一丈多,成方形,里边供奉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里面供的为何不是李商隐,而是白居易?难道要说明他们两个在历史上的交集?相传白居易希望死后托生为李商隐的儿子,后来李商隐的一个儿子果然取名为“白老”。笔者注)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可见,20世纪20年代夕阳楼尚存。

 

(郑州商代内城墙在明代维修时,曾覆以青色城墙砖。据说民国年间冯玉祥主政郑州时,把城砖扒了,七百余万块城墙砖用于郑州市政建设,例如夕阳楼遗址附近的阜民里建了民房群和太康路的太康养老院等。笔者注)

 

其后,夕阳楼不知何时又毁。

 

郑州的这座千年古楼,作为文化地标,为何屡经兴废?|郑风苑

 

1983年文物普查时,在郑州商城遗址西南角,发现了残断的“夕阳楼”碑,现存于郑州城隍庙。证明夕阳楼旧址位于郑州商城遗址西南城垣最高处,郑州人称“警报山”的地方,文革前此处的碉堡上面安装着郑州的防空警报。

 

从以上诗文可知,旧夕阳楼周围还有一些亭台楼阁相连,形成一组建筑群。夕阳楼是当年郑州城区的最高处,登楼远眺,可见梅、泰等山,金水、贾鲁诸河,水光山色,尽入眼底,实在是登临远望的好去处。

 

希望夕阳楼早日重建,使人民群众多一个凭吊郑州历史风貌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