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惠州西湖的历史人文元素

更新日期:2020-03-18 16:20

惠州西湖素有小西湖的美称,坐落在惠州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内。惠州西湖之所以能够高攀上“小西湖”的美誉,成为湖州西湖的“小弟”,皆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

从地图上看,我们可以轻易的找到惠州西湖的历史人文元素,一座东坡纪念馆坐落其中,旁边不远处就是东坡侍妾王朝云的安息之地——朝云墓。

 

烟雨惠州——探寻朝云墓的历史文化

朝云墓的旁边是六如亭,红砖白壁,从外观上看朴素无华。六如亭的柱臂上书有一副对联,云: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看完这些文字,我们才能稍稍感受到一丝历史文化的气息,因为“经卷药炉”“月冷梅花”说的都是这个平凡而留名千古的女人——王朝云。

苏轼纪念馆、朝云墓、六如亭,三个景点织成了一个伟大的爱情故事,我已神往久矣,请跟随我的文字,去探寻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

我们的主角不是大文豪苏东坡,而是这个叫王朝云的女子。

 

烟雨惠州——探寻朝云墓的历史文化

从相识到相知

王朝云是苏东坡的侍妾,钱塘人。孩童时候因家境贫寒,沦为艺妓,在青楼靠给客人唱歌跳舞谋生。

公元1071年,苏东坡因上书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贬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酣畅时众人就想歌舞助兴,于是招来歌舞班表演,王朝云恰恰就是歌舞班的几个舞女之一。

悠扬的乐声中,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

苏东坡定是玩的酣畅了,此景此情,他挥毫做了一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句我们都熟悉的千古绝唱,不知道的是这是苏东坡写给这个12岁舞女的诗句。

就是这一次的萍水相逢,王朝云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红尘之中有一种超尘脱俗的气质,打动了苏东坡,不久后他就为朝云赎了身,买回家做了一个侍女,专门侍候东坡的生活起居和笔墨。

这一年,是1074年,王朝云12岁,苏东坡37岁。自此,王朝云再也没有离开过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才华横溢,但仕途浮浮沉沉。王朝云的朝夕相伴,不但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还慢慢的了解了苏东坡的心境,能够在精神上给予苏东坡安慰。

据说一次苏东坡吃完晚饭后,手摸着肚子在院子里散步消化食,一时兴起随口问身边的侍从:“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

一个侍女说:“先生肚子里装的是满腹锦绣文章。”

另一个侍女说:“满腹经纶。”

东坡都摇摇头。

这时王朝云一鸟惊人,说:“先生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这句话说到苏东坡的心坎上了。这时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受其牵连的好友故交40余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贬谪和惩罚。其实苏轼并不是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他只是在地方官任上看到朝廷的新法让百姓生活的更加艰辛,写了几首诗讽刺新法发发牢骚而已。

1079年,苏东坡由徐州太守调任湖州知州。于4月20到任,给皇上写了一封信《湖州谢上表》,其中写到: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明显是苏轼的牢骚话,讽刺皇帝不知人善任,只重用支持变法的“新进”官员。因此引发了“乌台诗案”,之前苏轼诗中的“牢骚话”,都成为了反对新法的直接证据。

从这个角度看,苏轼的确是“满肚子的不合时宜”。当别的官员都喊出口号支持新法的时候,苏轼看到的是百姓的疾苦,当皇帝带有提醒之意的平调苏轼工作的时候,他居然借上“谢表”的名义讽刺起皇帝来了。

这不是“不合时宜”,还能是什么呢?

可以说,这个小女孩对苏轼内心的洞察,已经远远超过苏轼当时的妻子王闰之。这一点深深的打动了苏轼,王朝云从此走进苏轼的内心。

1079年,或者第二年,苏轼便纳王朝云为妾。

王朝云一生都是苏轼的侍妾,及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去世后也没有“转正”,但者不妨碍朝云是那个最懂苏轼内心的女人。

王朝云去世后,苏轼为王朝云写了一幅挽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是对朝云最深情的悼念,因为在苏轼看来,朝云不但是他的侍妾,更是心灵的伴侣。

 

烟雨惠州——探寻朝云墓的历史文化

从相知到相守

苏轼一生有三个最重要的女人,第一任妻子王弗,她16岁嫁给苏轼,陪伴苏轼整十载,苏轼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举成为名誉北宋的大文豪,早年的苏轼仕途也一帆风顺,可以说王弗给予苏轼的最大支持是在读书和做官上。

王弗去世10年后,苏轼为王弗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悼亡妻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她18岁来到苏轼身边,20岁嫁给苏轼(苏轼为前妻守制三年),陪伴苏轼27年,于1093年去世。从苏轼也为这个妻子写了《祭亡妻同安郡君文》:

“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

从文字看不出浓浓的爱意和思念,更多的是感激之情,说的更多的是王闰之对自己三个孩子的养育,特别是对王弗留下的大儿子苏迈的“视同己出”的赞扬。

苏轼的第三个女人便是王朝云,我没说“第三任妻子”,因为苏轼从来没有明媒正娶王朝云。朝云歌妓出身,卑微的身份是不可能成为士大夫身份苏轼的妻子的,但“名分”不能阻碍朝云成为苏轼一生中最爱的女人的事实,也不能阻碍朝云是最懂苏轼的那个人。

1083年,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苏遯,小名“干儿”。但这个孩子很早就夭折了。

从苏轼在儿子夭折后,写下的文字看: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孩子是在不满一周岁的时候夭折的,孩子的衣服还挂在架子上,母亲的乳汁胀满流了满床。

朝云在儿子夭折后,因为悲伤过度,身体生起病来,并且开始吃斋念佛。

苏轼是一个有些自恋的人,经常让王朝云唱自己写的词。比如苏轼最喜欢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相传苏轼晚年会贬惠州后,一日又让朝云为自己唱这首词,以解烦闷。可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竟凝噎不能不能自已,伤感的泪流不止。苏轼问何故?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现在有人失恋后经常安慰他“天下何处无芳草,何必独恋一枝花”。其实,这是对这句诗词的误解。古人认为,芳草为柳绵所化,所以枝上柳绵吹遍天涯,芳草也就随风而生。苏轼这首词是在悲秋,感叹时光易逝。但在朝云看来,苏轼已经暮年,是一个两鬓苍白的老人了,她悲的不是四季的秋,而是苏轼的人生之秋;她悲的不是时光,而是不久之后与苏轼的阴阳两隔!

失去了儿子后,朝云不想再失去唯一的亲人苏轼了。不然,这个女人该如何面对这个孤独的世界呢?好在上天怜悯,她走在了苏轼的前面。

 

烟雨惠州——探寻朝云墓的历史文化

从相守到离别

1094年,苏轼晚年再次被贬,这次是贬到惠州。

这时候苏轼已经57岁,对于宦海浮浮沉沉的苏轼,可能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所以这次被贬岭南,苏轼其他的侍妾都选择了离开苏轼,只有朝云愿意跟随前往。苏轼层写过一首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除了赞扬朝云对苏轼不离不弃,陪伴他到岭南的荒蛮之地,还写到朝云在岭南的生活,“经卷药炉”,每天诵经和吃药成为常伴朝云的事情,身体虚弱到已经不能像之前那样轻盈的跳舞了。

这时候苏轼想做什么呢?他要为朝云为自己炼一颗仙丹,吃了仙丹就可以长生不老,就可以去三座仙山长相厮守了。

但生老病死谁也不能违背,世间也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

朝云在孩子夭折后身体一直不好,再加上岭南水土不服,在这双重打击之下,本已生病的身体更加虚弱,王朝云再也没有好起来,于1096年去世。

王朝云临死之前,握着病榻之前的苏轼的手说:“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里的偈语,朝云是想告诉苏轼: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上一切,都由命定,生命虽短,有先生陪伴一生足矣,不要为朝云的死太过悲伤。

朝云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生前爱着苏轼,临死之前惦记的还是苏轼的身体,用佛语嘱咐苏轼要看淡一些。这样的女人怎么能让苏轼不爱呢?怎么让苏轼不深深的怀念呢?

苏轼按照朝云的遗愿,将她埋葬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的松林里,“前瞻大圣塔,日闻钟梵”。并亲笔为她写下《墓志铭》,铭文也像四句禅谒:

浮屠是瞻,伽蓝是依。

如汝宿心,唯佛是归。

朝云是以一个佛教弟子的身份,归西仙游而去了。

朝云去世后,苏轼又写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题栖禅院》等许多诗、词、文章来纪念朝云,可见对王朝云这个侍妾的感情之深。

后来,苏轼又在朝云墓的旁边修建了六如亭,之所以取名“六如”,也是来《金刚经》的六如揭,当然也是自朝云对苏轼的临终遗言。

清道光年间,名士林兆龙撰写一副对联刻在亭柱上:“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算是岁“六如”做出恰当的诠释。

 

烟雨惠州——探寻朝云墓的历史文化

后记

当年孤山的栖禅寺已不复存,大圣塔也淹没在历史的云烟中。而朝云墓,六如亭在明清、民国时期几经修葺,保存至今。

时至今日,朝云墓作为惠州西湖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当游客们站在朝云墓之前参观的时候,坐在六如亭下歇息的时候,是否知道这段历史往事,是否感受到朝云与苏轼的感人爱情呢?

坐在六如亭下,想想“六如”的含义,这就是历史的真谛,也是人生的真谛,只是凡人的双眼被红尘、被名利遮盖的太厉害,看不到罢了。

历史就是这样,当历史中的人和事,被一代代人传颂纪念的是时候,就已经萃华成为了一种有灵魂的文化,感化我们这些后来人。

我想,用《金刚经》的六如揭来结束本文最合适不过了——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也是探寻朝云墓,给我带来的历史文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