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古蜀文明的悠久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更新日期:2020-03-13 20:29

主词条:四川历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中国四川发展简史

高清图——点击放大看原图才清楚

夏时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由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因此,四川地区古称“蜀”。

大约在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

“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末期(公元前1045年),古蜀国杜宇王朝建立,定都于鱼凫(今成都温江区),后迁至郫邑(今成都郫都区),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

春秋早期(公元前666年),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成都华阳),开明九世杜尚执政时(公元前367年)迁都至成都(今主城区)。

中国四川发展简史

四川政区图

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设立蜀郡于成都。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刺史部,置益州刺史部,益州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整个四川盆地和汉中地区,形成了四川的雏形。

新莽地皇五年(24年),蜀郡太守公孙述起兵占据益州并在成都称帝,取起于成都之意,国号“成家”。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益州重归中央政权管辖。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后为刘备所灭。

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成都称帝,延续了汉朝大统,国号为“汉”,史称蜀汉。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兵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经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四川归西晋王朝统治。

西晋初年,划出益州部分设梁州。西晋末年,李特率流民起义军攻入益、梁二州。

中国四川发展简史

蜀汉皇帝刘备

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南北朝时,归南朝统治。

开皇元年(581年)归隋朝统治。隋文帝时期,四川西部高原和临近云南的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拓。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后,四川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西道,县的建置将近300个。在川西高原,设立了很多羁縻州、县,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则属南诏地方割据政权。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临幸成都青羊宫,升格蜀郡为成都府。之后又有多位唐朝皇帝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中国四川发展简史

唐玄宗幸蜀

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定都成都,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

乾德三年(965年)归宋朝统治。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得名。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并川峡四路,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是为“四川”建省之始,四川行省衙门驻成都府路。 同时对州县大加减并,基本形成了如今县的分布格局。当时,川西高原北部和汉中盆地改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

元末,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明玉珍在川黔地区建立“大夏”政权,洪武五年(1372年)为明朝所灭。

明代,四川是全国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辖区除今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市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辖境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并在川西高原地区设立卫所,

中国四川发展简史

五代十国时期

进行军屯。

明末,张献忠在四川建立过“大西”农民政权(1644年~1646年),建都成都。

清初,湖广填四川。分全国为18行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遵义改属贵州,基本确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清中叶,在府、州、厅、县之上,增设五道,即: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以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在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清初至清末,实行“改土归流”。

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成都成立军政府,独立于清朝;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省会设在成都府。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实行“军民分治”,将四川省分置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

民国三年(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中国四川发展简史

成都明皇城

民国中期,由于军阀混战,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日,成都市政公所改建为成都市政府,为四川省会。

民国十九年(1930年)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今四川省通江县为中心,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以刘湘为省主席的新一届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正式成立。3月初,蒋介石从汉口乘机赴四川考察,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踏上四川土地。蒋介石大力整顿四川的军事、财政和交通设施,有效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6月18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5日,川军将士在成都少城公园(今成都人民公园)召开出川抗战的誓师大会。抗战时期约有350万四川人出川抗战,保家卫国。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由二级乙等省辖市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析出四川省。

中国四川发展简史

成都高新南区CBD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并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1954年9月19日,重庆市并入四川省建制。

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各县划归四川省。

1997年,原四川省计划单列市重庆市与地级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从四川省划出组建重庆直辖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区域。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四川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7年3月,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