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吉林以旅游项目为载体宣传满族文化

更新日期:2020-03-09 16:39

自古以来,满族世代生息繁衍于白山黑土之间,与长白山解下了不解之缘,长白山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是满族文化的摇篮。保护和传承满族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对文化多样性的敬畏和重视,有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增强我省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进步,为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吉林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前一段时间的调研,就满族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几点建议:

一、以长白山满族发祥地为核心,以省内乃至长白山周边满族历史文化遗存遗址为载体,大力度、高水平、系统化开发满族历史文化国际旅游项目,以旅游产品、旅游项目开发为载体,突出宣传满族文化在历史上的遗存。把开发以满族历史文化为特征的长白山旅游项目上升到国土安全和巩固边疆的战略高度,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当中,积极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

二、吉林省有大量的满族文化的重要的遗存,像叶赫古城、乌拉古城等,有180多处的重要遗存,22个国宝单位。这些作为旅游产品的备选地或者是开发旅游产品,有足够的资源开发长白山满族历史文化国际精品线路。一是要由政府指导政策性的推进;二是高端规划,聘请专业的高端的专业设计团队,统筹设计旅游项目;三是各方面统筹推进。成立吉林省满族文化研究促进会,设立满族文化旅游分会,加大旅游文化的政策倾斜,研究论证满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把保护区融入到长白山满族文化旅游设计框架当中去,把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挖掘传承满族历史文明 助力吉林建成文化强省 上

打造“满族的故乡”文化品牌

爱新觉罗·恒绍

文化是民族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发展振兴重要的支撑,更是一个地域、一个地区和一座城市的气节和风骨。从我省文化发展的历史定位和科学设计来讲,保护和传承满族历史文化最佳发展路径应该分四个步骤推进实施。

第一,应将“满族的故乡”确定为吉林省的文化历史定位。这不仅符合人们精神滋养上的内在需要,而且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吉林省定位“满族的故乡”,是经过很多专家、学者全体的智慧,是对长白山的思考,对历史的考证。

第二,“满族的故乡”发展布局应该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目前,有些地区党委和政府,没有将文化的发展纳入到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高度上来重视、来设计、来谋划。我省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要做好区域统筹,体现全省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满族的故乡”文化产业最佳的切入点应主打品牌“满族祭祀”。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祭祀是古代民族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各级政府应给予文化产业政策、资金支持与倾斜,以满族的祭祀文化助推全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满族的故乡”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应在活、新、特上下功夫、求突破。我省丰厚的满族文化遗存和广阔的满族文化市场发展潜力,求发展、求突破,必须在满族文化的“活”态化,传统方式的“新”业态,发展方式的“特”色上下功夫。

挖掘传承满族历史文明 助力吉林建成文化强省 上

挖掘传承满族历史文明 助力吉林建成文化强省 上

萨满音乐是了解萨满文化的一扇门

何新生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传承保护满族萨满音乐文化是为了留住人类优秀传统文化记忆,并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如何将满族萨满文化传承从家族的范围扩大到社会的范畴,从家族文化提升为社会大众文化的层次,进而为当今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才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萨满其人是萨满音乐的传承传播者,是真正的萨满音乐家。萨满唱神歌绝大多数是与祭祀礼仪融为一体的,所以,祭祀礼仪活动就成为展示传播萨满音乐的重要载体。

要想在当今体现萨满文化的社会价值,萨满就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并为其服务。萨满音乐是打开萨满文化的另一扇大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上看,传承和保护萨满的音乐文化,是为了留住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记忆,它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目前,吉林省萨满音乐文化方面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各家族传承保护方面,会满语的很少;二是在满族音乐创造方面,满族题材的节目,原始的素材比较少。真正的萨满文化是满语,有相同的调,也有巨大的区别。为此建议:

一、应该像抓吉剧文化工程一样抓满族文化建设。在全省确定几个重点满族方面的表演团体。

二、在满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增加满族音乐舞蹈的专业研究人员。满族的萨满音乐是满族文化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和重视。

挖掘传承满族历史文明 助力吉林建成文化强省 上

抢救满族的历史记忆

朱立春

《满族说部》是吉林省代表性的著作,可以说是文化巨篇,现在已经出版,一部分出版了英文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也正在努力把它推向世界,作为联合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满族传统说部是满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内容之一,是满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

《满族说部》的调查和抢救经历了非常曲折和坎坷的历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富育光为代表的一批老学者,他们跋山涉水,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去寻找《满族说部》的线索和传承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满语言文字没有像藏语等语言作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国家应有的保护和享受的地位,包括中央民族大学设立了好多少数民族语言专业,但没有设满语专业,这都是由特殊的历史时期造成的。《满族说部》既是满族人过去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是满族人的族群认同。族群认同也叫祖源记忆,这个在人类早期的原始生活当中,经历了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到动物崇拜,到图腾崇拜,再到英雄崇拜,最后发展到祖先崇拜,人们开始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怎么来的,以及自己的祖先的丰功伟绩。所以评价《满族说部》是满族的百科全书是不为过的。目前,《满族说部》第三部出版以后,吉林省已经在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科院、辽宁大学、吉林省社科院、吉林省民族研究所都成立了课题组,立项10余项,论文近百篇,还成立了省学会,将活态传承做得很好。

挖掘传承满族历史文明 助力吉林建成文化强省 上

在高校设立新专业传承满语言文化

刘厚生

满语文专业的传承,可以从上世纪的60年代周总理亲自批示中央民族大学成立满文专业开始。为什么成立这个专业?就是为了抢救满文典籍。从文革开始,中央民族大学没有满文专业了。文革以后,百废待兴,文化要发展,历史要研究,历史学界和专家们又提出这方面的要求,要培养满文的专业人才。

吉林省高校没有设立满族语言专业,缺乏从事满族语言专业研究的专业人才。目前,满族口头语言传承基本中断了,能够口授满语的传承人屈指可数,且都已年逾古稀,后继乏人。满族文字的传承同样面临失传的危机,满文历史典籍,已经很少有人能精确翻译,古迹中的满文更少有人可以解读。很多满族语言的教材没有统一,出版前无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审查,导致满族语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版本众多。由于缺少专业研究满族语言授课的教师,有些从事满族语言授课的教师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审核,甚至还没有取得教师资格上岗证就开始教学。另外,研究满族语言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和研究的方向不明确,有些是针对历史和清史的研究,有些是出于兴趣,没有专门对满族语言方面进行研究,这势必会影响和阻碍满族语言的抢救和传承。为此建议:

一、在高校的文学院或者历史学院设立满文专业,只有加强语言学方面的教育,才能把满语传承下来。

二、成立吉林省满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协会。协会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聘请专家,对满语的师资、教材进行认定和监督,这样才能够使满语文的传承走向正轨。

看专家学者为保护、传承满族历史文明建言献策。且看明日连载《挖掘传承满族历史文明 助力吉林建成文化强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