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说到城市,必然有城有市

更新日期:2020-03-09 15:54
从老地名中看吉林城的历史

辘轳把胡同 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皮福生提供)

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称”的吉林市,现实面貌已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但从其格局及仍延续的许多地名,处处显现着它的悠久与古老的历史信息。如西大街、河南街、牛马行、柴草市、前鱼行胡同、常宁胡同等等,太多看起来与现实存在相去甚远的地名,它们存在本身携带的历史、人文内涵,是这座城市往昔最真切的证明。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吉林市,并不缺少历史和人文内涵。自康熙年间安珠瑚始建吉林城,经历木城、土城、砖城等几个阶段后,伴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吉林城的规模越来越大,历史记忆越来越多。而其间,每一次新发展和新变化大都被一些老地名记录下来。这些老地名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把地上的城建情况、风土人情、市井百态等各类信息保存起来,并逐步积淀、汇聚,最终成为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风韵。

说到城市,必然有城有市。至民国时,仍可见奠定自清代的吉林城琵琶型砖砌城墙和环抱着的街衢巷陌的面貌。那城墙上共开有九座城门,沿城墙自西向东依次为:迎恩门(即临江门)、福绥门、德胜门、致和门、北极门、巴尔虎门、朝阳门(俗称大东门)、新开门、东莱门(俗称小东门)。其中德胜、朝阳之名,神州大地,除了北京只吉林才有,凸显吉林作为“龙兴故地”的地位,完美地与乾隆皇帝御赐“灵著豳岐”的题字相符合。琵琶城居中,大致把吉林城分成城内、东关、西关等几部分。城东为东关,有日本商埠大马路和东市场圈楼,也有肮脏破烂的南北窑坑和穷苦人云集的昌邑屯;城西为西关,船厂水师营、北山寺庙群坐落其间;城北号称北关,巨大的私人菜园、法场九龙口依山望城。

那时的吉林城内,虽地处边塞,却市廛兴盛。作为吉林将军治所和后来的省会所在地,吉林城水陆交通畅通,东到日本海,北达外兴安岭的本省物产与关内运输来的货物在这里集散,交易十分活跃。城内商号鳞次栉比,特别是闻名于世的船厂牛家,升字号各类店铺更是星罗棋布于各条著名的商业街上。吉林城的老地名也翔实地记录了当年商业繁荣的历史。粮米行、牛马行、前后鱼行等“三行”加之北大街、西大街、通天街、河南街等十条店铺云集的街道,号称“十街三行”。以十街三行为纲,众多以买卖商号命名的胡同纲举目张:源升庆(牛家商号)胡同、老晋隆(醋酱房)胡同、全盛永胡同、世兴当胡同、会源烧锅胡同、吕茶馆胡同等等尽显古城商韵的地名不胜枚举。难怪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林传甲1921年时,在他所著《大中华吉林省地理志》一书中盛赞:吉林“城内街衢纵横,烟户稠密;富产大贾,居者尤多;商业富厚,在奉天之上”。

商业的发达伴随市民的信仰,宗教文化与吉林城相应发展,可以说是庙随城起,城伴庙生。城垣内外,儒、道、佛、仙,祠、庙、教堂、清真寺一应俱全,中西各宗教主流、非主流神祇道场应有尽有。最可贵之处在于各个宗教信仰能够和平相处在这座塞外城市中,也产生了与宗教寺庙相关的许多地名。如城隍庙胡同、财神庙胡同、山神庙胡同、文庙西胡同、三义庙胡同、虫王庙胡同、白虎庙胡同等等。清代名人王尔烈来吉林时曾作一首打油诗,感叹吉林庙宇数量之多,诗道:“不到此城来,不知此城美;此城庙宇多,依山又傍水。”

历史地看,吉林市确是一座由船厂军镇逐步发展起来的依山傍水的城市。穿城而过的松花江及江岸附近的泡泽水道,为吉林城历史文化留下了特殊的烙印。老地名也如实地记录了这座沿江城市的发展史,如与船厂水师有关的船营街,与水路码头有关的三道码头街,与古老河道有关的河南街,此外,吉林城内外还有二道码头胡同、官码头胡同、转心湖胡同等许多与江与水有关的街巷地名,还有许多诸如二道江、旱江桥、炮手口等与江与水相关的片区老地名。这种与江与水亲近的城市,使得清代康熙皇帝巡视吉林作《松花江放船歌》,对吉林城发出“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赞叹与肯定。

吉林城为清代统治者重视,不仅仅因为城北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为皇家后勤保障单位,更因为吉林城自建城伊始,就“扼三省要冲,为两京之屏障”(两京为盛京和兴京,为《吉林外记》载)。重要的军事位置,让清代皇帝常委派近臣担任吉林将军,统帅八旗劲旅屯守驻防。驻防将士在城内外依旗别划地而治,城内重要地段又设堆子房(相当于派出所)负责治安,管理地面。有许多老地名就带有鲜明的八旗军旅特征。如正黄旗胡同、镶白旗胡同、正红旗胡同、黄旗堆子胡同、白旗堆子胡同等,这类以旗命名的街路散布于城中。同时,那些与八旗军事驻扎平行的民事衙署、部门,也在老地名中留下老印记,如提法司胡同、北仓胡同、交涉司胡同、老师衙门胡同、崇文书院胡同等。

古人讲究人杰地灵,作为柳条边外七镇之首,吉林市的老地名中也记载了生于斯土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百姓的许多名人。这些人盛名不论大小,或因存德于街坊,或因布善于世,总之皆因闾里乡亲敬重敬仰而留名一时。“船厂牛家”的牛宅胡同、“割据金场”的韩统领胡同、出过举人有大菜园子的锡家胡同最是代表。还有明主事胡同、张进士胡同、保大人胡同、李占鏊胡同、程致敬胡同等许多以人名、或人名与官职尊称并用的胡同名称分布吉林城内外。此外,城内外也有不少以姓或名为地名的片区,如吴家坟、赵家窑、程家园等等老地名。

在吉林老地名中最有趣的,要数一些因街道地貌独特命名的老地名:如河南街和通天街交叉处,因形如裤裆,就被叫做裤裆街;北大街通往致和门的胡同十分狭窄,被叫做夹信子胡同;西大街上有一条弯曲的胡同,因形状像水井上的轱辘把,被命名辘轳把胡同;通往朝阳门和新开门的岔路,就叫岔路口街;因为地处一棵古老榆树后,胡同就起名大榆树后胡同;贯穿窑坑的下坡路,就叫下坎胡同……这种生动的地名命名方式,虽显得随性,但确是东北最古老的地名命名方式,较之一些拗口的吉祥词汇,要生动许多。俄罗斯学者阿尔谢尼耶夫在他的著作中曾盛赞道:“他们(满族人)取的地名是很确切的,从名称就可大体判断,当地有何特点,河流的走向如何,大森林中有何野兽等等……”(《沙俄侵华史第二卷》)

无论是街道名,还是片区名,许多老地名一直与古城相伴相生,至今读起来,仍能感受到有别于关内古城的特有的文化韵味。

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后,对原有地名进行了改造——用国内城市的名称给街道命名。1949年后此命名方式被人民政府沿袭。大马路改名重庆路,三道码头街改名珲春街,迎恩街改名西安路,牛马行街改名青岛街……当然,仍有许多老地名延续下来。还有一些地方虽有新名,但老名在生活中没有被覆盖,人们仍在使用,是城市难以忘记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