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文化 >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

更新日期:2020-02-26 13:46

湘楚一脉,唇齿相依。

作为湖北的兄弟省份,面对此次疫情,湖南虽然也是“重灾区”,但对湖北的支援自疫情开始截止目前从未间断。具体的事例已经有太多的报道,不在此处一一陈诉。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湘楚一脉,唇齿相依

为什么湖南会这么不惜一切代价援助湖北呢?归根到底,还是开篇的八个字,湘楚一脉,唇齿相依。

湖南、湖北都是楚文化的一部分,湖北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而湖南是春秋以后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文化特征的相同,让湖南人民能够对直面疫情的湖北“感同身受”,所以才会倾其所有,大力支援。

一地有一地之文化,而文化特质一经形成,又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固化下来,进而对居于此地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原文化如此,楚文化亦然。


一、 楚文化

什么是楚文化?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熊绎当周成王(约公元前1042年左右),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史记·楚世家》

“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于荆蛮,为楚子”《汉书·地理志》

公元前1042年,熊绎为楚始封君,如此便有了“楚”这个正式的国号兼族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羋姓氏族陆续南迁,楚人始崛起于江汉之间,楚文化的雏形出现。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熊绎

楚立国后,有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贯穿于统治者的头脑中,那就是以民为本,其表现形式是重民与抚民。楚国的迅速发展壮大有很多的原因,但这一治国宗旨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约在周襄王(前651-前618年)时期,楚国的军事、政治势力征服了洞庭湖以南等地的土著民族,逐步扩张为称霸诸侯、雄视齐秦的泱泱大国。

楚文明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同时也快速吸收了少量蛮夷文化的特点,时间愈晚,自身的风格突现则相对较多,沿着整个楚文明始则模仿,继则变异,终则别创的发展路径前进。

最终,演化成为二种文化,即荆楚文化、湘楚文化。


二、荆楚文化

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

“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敝”

这是地处江汉平原南缘的郢都,汉朝人桓谭为我们描绘了楚国早期的繁荣鼎盛,此后,从东汉到北宋近千年时间里,荆楚大地一直是风云际会、人才荟萃之所。

钟南山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荆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拥有以下五种精神特质。

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时光倒流至2000多年前,夏商更替之际,战火连年,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到西周末年,楚人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熊绎成为部落首领后,率部族居江上楚蛮之地,历经数代国君与国民的奋力开拓,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

"筚路蓝缕"的精神不仅为楚国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它所带来的"文治教化"方面的财富也是巨大的。在文化经验和智力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文化心理和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而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始终是人及其精神。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影响下,君臣一德、上下一心,先人们劳动的艰险和技巧的神奇常常令后人惊叹,它所带来的文化心理和素质的沉淀和积聚,生生不息而又日渐更新,形成了任何力量都摧不垮的民族文化精神。

二是"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荆楚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植根本土,交融齐鲁,宗儒、道、法几家学派而又贯通之,

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 楚人的创新精神有很多记载:早于商鞅变法的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壮的革新运动,也是一次大胆的改革运动。楚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文学而言,庄周的散文奇诡莫测,变化无穷,气势浩荡,意象峥嵘。屈原是楚辞的宗师,后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它道出了楚辞惊世骇俗的奇异之美。楚人大胆革新,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吴起变法

四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 在丰富的楚文化中,有很多例子反映了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申包胥为了求得秦国发兵救楚,在秦国朝廷中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王;楚将屈瑕战败,感到对不起家乡父老,以死谢罪,开了楚国将帅以身殉职的先河;楚武王、楚文王、楚庄王、楚共王等都身先士卒,亲临战阵之中,体现了非常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是"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三、湘楚文化

随着楚国将湖南置于自己的版图,湖南土著越过奴隶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湖南先楚文化也随着融合于楚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湘楚文化”。

楚文化进入湖南并逐渐演化发展成为湖湘文化的母体,这种变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楚国派遣、流放官员和灭国移民等形式来实现的。楚文化通过以屈原流放为代表的这种主要传播方式,开始在湖湘大地上扎根,从而使屈原文化成为湖湘文化发展、演变的母体文化。

另外,湖南三面环山,四水竞流,丘陵起伏,河谷纵横,水泽广阔,由于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亦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湘楚民俗文化。如先秦楚人,最为信奉巫鬼,蕴含着浓厚的神秘意识和虚无理想,到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接触碰撞,并经屈原等人通过自然界与特别的精神相击发,自然产生出新的别样文化———先秦湘楚文学。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湖南人的特质

湘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大文化中的一支独具风采的区域文化,它成长于辽阔富饶的三湘大地,糅合了中原文化与楚蛮文化的芳馨神韵。其赖以生存的精神内核包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理想追求,崇尚科学,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和勤俭质朴,淳厚自信的风尚性情。

湘楚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1、勇武耐劳苦:林语堂说湖南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性尚武好斗,因为湖南人是"古代楚国战士之后裔",所以有此"可喜之特性"。

2、忧患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一文激励湖南人士把更多的人文关怀投向社会,树立先忧后乐的世界观。湖南的前贤,尤其是知识阶层,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总是在思索救亡图存这个主题。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岳阳楼记》

3、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一大特点,与此相关联,务实就成为湖南人办事的基本态度。务实精神,就是一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和务实精神,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湖南人既重理论的探索,立志修身,又倡导实学,追求理想人格在现实中的实现。

4、爱国情怀:湖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湘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湖南人的爱国精神主要来源于楚文化的熏陶和历史重要关头民族危亡的考验。楚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古代中原地区国家意识淡漠有鲜明的不同。楚人的国家观念都很强烈,楚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发源地。湖南人讲求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主义情结,还表现在抵御外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

四、屈原

“中国文学的老祖宗,必推屈原。从前并不是没有文学,但没有文学的专家。”梁启超

谈到楚文化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楚人屈原,屈原被流放后,主要生活在湖南民间,他着力吸收湘楚文化营养。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屈原

从屈原的著述看,可以佐证他生活过的地方有:洞庭湖流域、湘水流域、沅水流域以及南岳衡山。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入溆浦……狂顾南行,聊以娱心”

更具体地说,屈原的流放、流浪和采风的路线大体是:自郢都(今江陵纪南城)沿长江东下,至安徽陵阳居九年,又溯江西上,至夏浦、鄂渚,上沅、湘,入辰阳、溆浦,在溆浦度过了一段时间。顷襄王二十二年,秦兵进攻楚巫郡、黔中(溆浦属黔中),屈原不得不离溆浦,顺沅湘而下,至长沙,自沉汨罗江。屈原入湘后,“哀民生之多艰”,爱楚之心不移,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潜心文学修炼,传播楚文化。其代表作《楚辞》,就是对湘楚民间文化的发现和总结。

《楚辞》作为文学作品,反映了南楚(大致位于今湖南、湖北、江西)先民的文化生活方式。当时南楚许多地方,甚至还没有文字,但有想象力很丰富的神话传说,有悠扬动听的巫歌。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楚辞》

例如,在《楚辞》中出现数以百计的“兮”字,就是楚地巫风歌舞中的文化表达方式,是当时南楚普遍使用的口头方言助词。而《楚辞》遵循的是民间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从想象力中活跳出实感来,传达出众多的民俗风情与文化信息态,是湘楚传统民俗文化的“基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文化更深的层次上来讲,不难发现,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和后来形成的湖湘文化,在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方面都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楚文化的内涵从文化形态上讲是浪漫主义的;而后来形成的湖湘文化的内涵,从文化形态上讲是现实主义的。接近的地方在于湖湘文化的爱国情操、经世致用等方面,这些特性与以屈原流放为代表的楚文化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这种传承与差异也正是现在荆楚文化与湘楚文化的异同。


结语

对比荆楚文化和湘楚文化的特点就可以发现,二者都继承了楚文化的精髓并各自发扬光大,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征。

无论是荆楚文化还是湘楚文化,都受到了屈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通过这样的解读,就不难理解,湖南为什么会大力支持湖北了。

此次疫情,湖南大力援助湖北,从文化看是因为二者同属楚文化

同江同湖,同舟共济

最后,希望本次疫情能尽快结束。也请湖北人民放心,湖南湖北一家亲,我们一直与你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