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分节气后,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会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确实容易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这两者都会对农作物生长带来影响,需要警惕和防范。气象专家表示,乍暖还寒,气温起伏,是春天的天气特点,但是,冷空气带来的短时降温并不是气象意义上的“倒春寒”。气象学上,倒春寒有自己严格的定义,不同地区的定义还不尽然相同,有的地区的“倒春寒”要满足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降至12℃以下,有的地区只要满足连续两天在10℃以下的标准。上海“倒春寒”标准是指,入春以后到4月底,出现3个候(1候为5天)的候平均气温低于同期常年值1℃以上。不过,民间对“倒春寒”的说法不必那么严格,把它理解为“本该暖和的春天却又变得有点冷”也未尝不可。
根据申城147年气象记录,在3月20日前后,上海大多数年份都是春暖花开,近30年日平均气温11.0℃,雨日概率为43.3%;但也曾在这一日出现过寒冷的天气,甚至有过几次降雪和白霜,比如,1896年、1954年和1965年的3月20日都出现了当年入冬以来的最后一场雪;1956年和1993年出现了当年冬季以来的最后一次霜。除此之外,147年以来,3月20日这天,上海徐家汇既在1933年出现过30.0℃的极端最高气温,也曾在1915年最低气温跌至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