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新闻 >

2020,南极气温20度

更新日期:2020-02-17 14:59
  今年年初,中国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新冠肺炎上。这是一场典型的天灾加人祸导致的灾害,也让全国人民一同付出了代价。
 
  或许很少有人会注意一场看似“单纯”的天灾。
 
  美国-华盛顿的全球变暖抗议者
 
  (图片来自:GusValente/Shutterstock.com)▼
 
  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高达20.75℃的气温,这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南极洲首次测得超过20℃气温值;另外,过去的1月也是全球最暖的1月。
 
  在这个一月,很北半球国家的冬季运动爱好者因冰雪的消融过不了滑雪登雪山的瘾,居住北极圈内地区的人民则感到有点热而不太适应;而在更北的地方,北极熊、海豹和海象等动物的栖息地也在肉眼可见的消融。
 
  某一去年和今年的同一天(1月11日)
 
  还是普遍能感受到这个冬天不太冷
 
  (图片来自:MountainCubs/shutterstock.com)▼
 
  同时在南半球,人们过去半年干燥少雨背景下澳洲山火的绵绵肆虐也已经见惯不惊。
 
  这过热的“天灾”,对这个地球意味着什么呢?
 
  到底有多热?
 
  从1850年代到现在,全球气温升高了大约1°C。自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七个年份全部产生于过去十年间(2010-2019),而最热的五个年份则全部是在自2015年后。
 
  自19世纪末以来,曲折上升的全球气温
 
  (图片来自:wikipedia@NASAGoddardInstituteforSpaceStudies)▼
 
  在这种明显的全球变暖背景下,今年1月更热似乎在情理之中。
 
  从全球平均气温来看,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观点,与1981至2000年20年间的1月平均温度相比,今年1月份的平均温度高了0.77℃。
 
  2020年1月与1981-2010年1月的平均值
 
  欧洲是“重灾区”了
 
  而欧洲之中,北欧和东欧是“重灾区”
 
  (图片来自:https://climate.copernicus.eu/surface-air-temperature-january-2020)▼
 
  具体到不同地区,温度的变化也有着不少差异,其中欧洲地区变暖最为明显。
 
  2020年1月,欧洲地区均温比此前2007年1月创下的最高温度还高了0.2°C,比1981至2010年1月3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出3.1°C。
 
  而对于影响相当明显的北欧国家
 
  诞生“青年气候活动家”,就很容易理解了
 
  (图片来自:AlexandrosMichailidis/Shutterstock.com)▼
 
  在欧洲东北部地区,差异则更为明显。从挪威、瑞典,芬兰到俄罗斯,很多欧洲东北地区的平均温度均高于平均水平6C。其中,挪威今年1月遭遇了1900年以来第二热的月份,在挪威奥斯陆以北250英里的Sunndalsora,最高温度记录达到了19°C,比月平均水平高出25°C以上。
 
  融化中的挪威冰川
 
  (卑尔根附近的尤通黑门山国家公园)
 
  (图片来自:ChrisHoff/shutterstock.com)▼
 
  异常高温并非欧洲专属,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同样经历了异于平常的高温水平。
 
  在美洲,情况则稍微缓和一些。如在美国,2020年1月平均温度“才”排到有史以来第五高,不过依旧高于1981至2010年的平均水平。
 
  2020年1月相比1981-2010年1月平均值
 
  气温升高比较严重的区域(欧洲、俄罗斯、东北亚、北美、南极)
 
  (参考“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
 
  在此情况下,大湖区湖泊的冰层覆盖率也相对降低了:往常到1月31日时,伊利湖的冰层覆盖率大概为50%,而今年的冰面面积仅为0.4%。
 
  在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东部和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1月的平均温度同样“表现不俗”。如韩国气象厅2月4日确认,该国今年1月平均气温为2.8°C,是1973年开始监测全国气温以来的最高值,比1981年至2010年同期平均气温高3.8°C。
 
  不仅北半球,此时处于夏季的南半球,也热出了新高度。去年已经是澳大利亚有记录以来最温暖、干旱的一年,今年年初也是一样热,新南威尔士州等地的温度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而且还发生了规模空前的森林大火
 
  火灾烟雾笼罩下的悉尼歌剧院
 
  (图片来自:NatsichaWetchasart/Shutterstock.com)▼
 
  而在印象中就干旱炎热的非洲,近来也是干旱加剧,据世界粮食计划署南部非洲区域代理主任的说法,南部非洲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挖不到水的绝望
 
  (非洲南部-博茨瓦纳-Maun)
 
  (图片来自:RogerBrownPhotography/Shutterstock.com)▼
 
  虽然温度的升高是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正在经历的,但也有很小一部分地区在变冷:如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以及加拿大东北部的巴芬岛和埃尔斯米尔群岛,一月温度都大大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对于北极熊可能还是“避暑”的好地方
 
  但未必能年年如此
 
  (加拿大-巴芬岛附近浮冰上的北极熊)
 
  (图片来自CityEscapesNaturePhoto/shutterstock.com)▼
 
  地球发热了,后果很严重
 
  气候变暖带来的最直观影响是极端天气的频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学家们向《美国气象学会公报》提交的研究报告发现:气候变暖大幅增加了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
 
  报告中有很多案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网址——https://www.ametsoc.org/ams/index.cfm/publications/bulletin-of-the-american-meteorological-society-bams/explaining-extreme-events-from-a-climate-perspective/)▼
 
  2015至2018年是自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四年,而2015至2016年则遭遇了21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水变暖,直接导致了多起超强台风的发生:如2015年10月登陆湛江的超强台风“彩虹”,是建国以来的10月份登陆的最强台风,导致1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232.4亿元。
 
  “彩虹”笼罩南海北部...
 
  (图片来自:wikipedia@NOAAEnvironmentalVisualizationLaboratory)▼
 
  此后气候并未停止变暖,各种极端气候事件也并没有消停:2017年美国遭受史上最强飓风季的破坏,造成数千亿美元的损失;2018年,台风山竹经过所过之处,共造成87人死亡;在邻国印度,仅2018年当地政府就发布了近500个高温预警,而2010年时只有21个……同一年,全球共有6200万人受到极端气候事件影响。
 
  凶猛异常的“山竹”
 
  广东和全国都严阵以待,最惨的是菲律宾...
 
  (图片来自:wikipedia@NASA)▼
 
  最近受人瞩目的,则是山火事件。继近两年美国西部、加拿大、亚马逊雨林、西伯利亚等山火爆发事件持续爆出后,澳洲经历了长达四个多月的大范围山火肆虐。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朱尼)
 
  (图片来自:GregStonham/Shutterstock.com)▼
 
  而在此时澳洲山火渐渐平息之时,接下来强降雨的威胁也不能忽略。2月以来,澳洲多地已经发生了持续四天以上的大规模降水,悉尼的降水量也达到391.6毫米——这是该地自1990年2月以来的最高降水量,新一轮的洪涝灾害已经到来。
 
  刚被烧过,又被泡过,真水深火热
 
  (图片来自:JudeBlack/Shutterstock.com)▼
 
  全球变暖在地球各地区也并非均匀进行。由于比热容的关系,同等条件下陆地比海洋的升温幅度更高,陆地上的中高纬度比低纬度升温幅度更高。
 
  因此,地球两极的冰山也在加速消融,带来的结果就是海平面的上升。这一点,大洋中的岛国则首当其冲受影响。
 
  南极发生的事情,改变了遥远太平洋岛国的命运
 
  (图片来自:BernhardStaehli/Shutterstock.com)▼
 
  2010年时,世界上唯一横跨南北、东西半球的国家——基里巴斯,已经有两座岛屿被海水淹没;《自然通讯》上发表的研究则表明,到本世纪中叶,约有1.5亿人将生活在海平面以下的陆地上,越南南部可能会完全消失。
 
  这个海拔,在海平面上涨面前毫无抵抗力...
 
  (图片来自:RWBrooks/Shutterstock.com)▼
 
  同时,气候变化不仅影响自然环境,还关系到数亿人和动物的肚子——气温降水异常以及极端气候事件使得全球范围内粮食生产率明显下降。
 
  举例来说,谷类作物在生长季对日间30°C的高温反应敏感,因此单产下降明显;其中玉米、大豆和小麦受高温、干旱影响最大。
 
  而且干旱造成的灌溉不足,对于旱作农业威胁巨大
 
  (图片来自:Tupungato/shutterstock.com)▼
 
  具体到国家,受影响最严重的是南部非洲各国:南部非洲自2012年以来受到干旱少雨的严重影响,仅出现了两个农业能够正常发展的季节,因此不少国家如今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目前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16个成员国中,约有45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至少需要4.89亿美元来帮助他们应对这场危机。
 
  非洲南部国家中,热带草原气候的国家受影响更大
 
  (南非作为工业国,抗灾害能力更强些)▼
 
  逆转变暖趋势?太难了
 
  人类已经意识到了气候变暖下的悲剧,并有意识地着手改变现状,不过现实很冷酷——我们最多可能只能减缓变暖的趋势。
 
  影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包括温室效应、大气气溶胶颗粒、烟尘以及太阳活动等。其中,除太阳活动外,其他三种因素都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
 
  但各国国情不同,有的需要发展,有的需要取暖
 
  有的只需要买买买即可...
 
  (俄罗斯-莫斯科,图片来自:YuryKara/Shutterstock.com)▼
 
  温室效应的加重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有关——2018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水平达到百万分之407.4,据说是过去八百万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二氧化碳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气和化石能源的使用;其余方面,乱砍滥发毁林也会导致植物对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减少,恶化二氧化碳的排放程度。
 
  从冰芯以及现代观测中测得的80万年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图片来自:wikipedia@FemkeNijsse)▼
 
  除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主要来源也是人类活动:甲烷的增长主要与农业、天然气输送和垃圾掩埋有关;氧化亚氮除土壤和海洋里自然释放外,则通过使用肥料和燃烧石化燃料大量产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研究报告表明,2007至2016十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约有23%来自农林等土地活动,其中包括13%的二氧化碳、44%的甲烷和82%的氧化亚氮,这也是全球气温升高的“最大功臣”。
 
  2015年12月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内而努力;之所以设置为1.5℃,是因为一旦升温突破1.5°C的临界点,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
 
  《巴黎协定》,美国已经在退出程序中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JoyceN.Boghosian)▼
 
  但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也表明,在未来十年中,人造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每年下降7.6%,才能将全球变暖的上限控制在增加1.5°C的水平。
 
  恐怖的是,即使我们兑现了《巴黎协定》的气候承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仍有可能上升3.2°C。更恐怖的是,过一阵要公布的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将创下历史新高(但增长率预计会降低),刹车已经来不及了。
 
  人类社会害怕环境灾害,但人类社会更不能不发展。减缓全球气候异常,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吗?
 
  如今,为了实现减排,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有所行动,但还远远不够。在占全球总排放量78%的G20国家,有15个G20成员国没有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相关承诺。
 
  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的相关努力得到了联合国的肯定: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对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力度也排在世界前位;目前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已经放缓,在2018年增长幅度为1.6%……
 
  这并非事不关己的事,我们也可以从小事行动起来,更环保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