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六问今冬大旱

更新日期:2019-12-12 15:50
  对于华北、黄淮等地的农民来说,这个冬天过得多少有些忧心忡忡,望着地里因缺水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庄稼,他们似乎很多年都没有像今天这样盼着能下一场雨。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9成,土壤失墒加快,旱情发展迅速,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其中冬小麦受旱影响最为严重,目前干旱已成为河南、山西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1月20日的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目前西北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中部和西部、江淮西北部、江汉北部、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的气象干旱。
 
  严峻的干旱形势已经对受旱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及时了解干旱形成发展的气候背景、未来趋势以及应对方式,我们带着问题,走访了国家气候中心,请高级工程师廖要明为我们解析今冬这场大旱。
 
  旱情较严重的是哪些地区?
 
  廖要明认为,长期持续少雨是导致华北中南部、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西北部、江汉、江南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大范围气象干旱的最直接原因,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山东西部、浙江东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现了重度气象干旱。
 
  未来干旱将如何发展?
 
  就未来干旱的走向,廖要明告诉记者,预计未来一周,江汉、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的气象干旱将有所缓和,全国其余旱区的气象干旱仍将持续或发展。因此,华北、黄淮的干旱形势不可忽视。
 
  干旱形成的气候背景是什么?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20日,我国北方大部降水稀少,除东北大部、黄淮南部、西北东南部及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上外,其余地区均不足1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西北东部、东北南部、华北、黄淮、江淮北部、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降水量偏少5~8成,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2008年11~12月,华北、黄淮西部等地气温偏高,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快,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旱情发展迅速。2009年1月,我国大部分旱区仍持续少雨,致使我国西北东部、华北、黄淮西部、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此次干旱有怎样的特点?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20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及北京降水量不足1毫米。华北区域平均降水量仅8.5毫米,为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为1951年以来第5小值;其中河北省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北京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小值。与常年同期相比,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普遍偏少5~8成,其中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
 
  据气象干旱指标估算,目前全国气象干旱面积约为2400万公顷,较去年同期的1400万公顷明显偏多。
 
  此次干旱有何影响?
 
  目前,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安徽等冬麦区冬小麦受干旱影响较为严重。截至目前,河北全省冬旱土地面积达160万公顷,其中冬小麦受旱面积81.3万公顷;山西全省受旱面积已达206.7万公顷,其中农作物受旱面积54.4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78%。
 
  相关地区与部门如何应对?
 
  专家建议,目前相关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加强旱情监测,及时发布干旱预警,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对于目前土壤尚未严实封冻的麦区,在抗旱的同时注意防寒防冻,要根据天气条件科学灌溉,利用晴暖午后小水细灌,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冷空气来临之前要及时停止灌溉,以免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对旋耕不实、没有灌溉条件或天气寒冷不适宜灌溉的麦田,可采取镇压、撒施农家肥及利用秸秆覆盖等措施进行保墒抗旱、防冻;浇过水的麦田,应及时划锄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开裂,以免漏风、跑墒。
 
  同时,干旱也会导致空气干燥,造成森林火险等级高,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因此建议有关单位加强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