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迫在眉睫

更新日期:2019-12-10 14:15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表层的一切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都要依靠辐射、热量、水分与风等气候资源所供给的能量及物质的参与才能进行。气候资源处处存在,它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气温、降水等。由于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和地表海陆分布、地形差异、地球自转等因素形成了不同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区域气候特征,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
 
  气候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有着不同于其它资源的特点。
 
  首先,气候资源普遍存在,其地理分布主要表现为某些要素的丰富程度和资源结构的差异,因此,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光、热、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在生长季允许的地区,应发展多熟制,提高复种指数,通过这些措施来弥补耕地的短缺;在山区,根据气候带的垂直分布特点,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立体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大力发展立体多层次农业,有效开发山区气候资源;有条件的地方,把种植、养殖和加工有机结合,做到循环利用,形成无污染、低投入、高产出的生态农业格局,这是我国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气候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显示出来。
 
  第三,由于气象灾害频发,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防灾减灾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重要前提。防灾做得好,风险相应就小,资源的开发也就更为充分。
 
  第四,气候资源具有较大的变率,有的属于周期性变化,如昼夜变化和年变化;有的属于非周期性变化,既反映在天气变化上,也反映在多年阶段性气候的冷暖与干湿变化上,因此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必须注意因时制宜,抓住时机。如一些赏心悦目的气象景观,往往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这是在开发旅游气候资源时必须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气候资源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和改变的一种自然资源。一方面,由于毁林开荒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展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改变了地表层水热平衡,其结果是引起气候极端事件增多,气象灾害加剧;另一方面,随着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向大气,引起大气化学成分的改变并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充分认识气候资源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合理、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这种资源,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光、温、水三种气候资源的高值期同时出现,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太阳能是一种恒定的气候资源,可用来加热或发电。我国太阳辐射量大,太阳辐射年总量为3300~8300兆焦/平方米,太阳辐射年总量最大的地区是西藏,其数值大于7000兆焦/平方米,最小的地区是四川,其数值小于4000兆焦/平方米。我国太阳能辐射功率为96600亿千瓦,相当于我国1995年电力装机容量的4.5万倍。
 
  我国的风能资源居全球中等偏下水平,但地区分布不均,风能最大的地区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有效风能功率大于200瓦/平方米,全年可利用时间超过7000小时;其次是三北地区的北部,全年可利用时间约5000小时。鉴于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自“八五”以来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目前我国已并网发电的风力发电场有新疆达坂城、内蒙古朱日和、广东南澳、山东长岛和浙江嵊泗等数十个,其中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的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广东南澳建立了亚洲海岛最大的风电场,广东在“十五”新能源开发规划中将进一步加大对风力发电的支持力度,计划再建立5个大型风电场。
 
  我国平均气温大体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趋势。在季风的影响下,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根据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特点,在规划气候资源合理利用布局时,应首先选择最适合各地气候特征的开发项目,以便让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国东部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适宜发展节水农业和畜牧业;青藏高原气温低,但日照丰富,农牧区应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以解决农牧民的生活用电为主;东南沿海海岛和三北边缘地区由于大电网难以覆盖,应充分利用当地的风力资源,大力开发风力发电。
 
  应该看到,我们对气候资源的利用还远远不够充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气候资源的认识将逐步深化,开发利用途径将日益拓宽。从某种意义上说,气候资源的未来就是人类的未来,我们应像保护自己一样来保护气候资源,让气候资源世世代代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