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大雪天气为何不在大雪节气

更新日期:2019-12-09 19:05

   “小雪”和“大雪”是我国著名“24节气”中的两个节气。24节气的全部节气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可见其中小雪节气在前,大雪节气在后。因此按通常理解,大雪节气中的雪应比小雪节气下得大。其实不然——

       气象万千

        寒冷干燥北方:“小雪”雪比“大雪”大

       24节气虽诞生在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其实,“小雪节气的雪比大雪节气大”,也是我国华北甚至北方地区的普遍规律。

        以北京为例。为了简化统计,本文用主要含小雪节气的11月代替小雪节气,主要含大雪节气的12月代替大雪节气,统计出现积雪深度5厘米以上,即出现大雪天气(日降水量5毫米,即相当新雪厚5厘米)的月最大雪深,结果发现,在所有69年资料中,只有7年的11月份最大雪深比12月小。如果雪深标准从5厘米提高到8厘米,则69年中无例外地11月都比12月为大。其实,比北京冬季更冷的更北的地区,由于10月已有零下低温,因此,不仅11月最大雪深大于12月,而且10月最大雪深也大于11月。即,北方大雪都在初冬而非隆冬(例如北京12月平均降水量也只有11月的不到40%)。

       实际上,即使北京,只要天气条件合适,甚至立冬节气之前,偶尔也能降下罕见大雪。例如2003年11月6日,北京一场大雪,积雪深度达17厘米,大大打破了北京69年积雪记录中11月份11厘米的历史最大记录。媒体当时报道,据首都绿化委统计,大雪使京城1347万株树木(包括古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个亿!

    “‘小雪’雪比‘大雪’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比大雪大,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的缘故。这里要说明一下,本文用月内最大积雪深度近似作为该月最大一场雪的降雪量指标,主要是因为气象部门不单独统计降雪量(实际上雨夹雪时也难于统计)。所以,特别是在气候比较干燥、地面上基本无积雪的情况下(例如华北),大体是可以的。

       其实,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其实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意外地在2月下旬的雨水节气。还以北京为例。北京1959年2月25日和1979年2月23日,两天最大积雪深度都达到了创记录的24厘米!

       究其原因,与“小雪雪比大雪大”是类似的。即2月下旬已过全年最冷时期,冬末初春天气,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强强对峙,密度较小的暖气流在密度较大的冷气流背上强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所以,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的大多数气象台站,冬季中最大积雪深度大都有秋末初冬和冬末初春两个高峰,而隆冬反是相对低谷的规律。

       温暖湿润南方:“小寒”“大寒雪最大”

       很有趣,我国东中部冬季最大的降雪天气,不在最为严寒的东北地区,而在南方。时间则在“小寒大寒”,即也不在大雪节气。因为东北许多地区最大积雪深度虽然都在50厘米以上,甚至60厘米,新疆伊宁达到北方极值89厘米,但是并非是一场雪所成,而是雪后不化,多场雪累积所致。实际上那里每场雪反而都不大,因为那里极为严寒。

       我国东中部地区最大一场雪,令人意外地发生在江淮、江南北部地区(但很快化完)。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低,发生降雪的暖气流层比北方更加深厚,水汽总量也更丰富的缘故(但更南地区则因天气过暖,大雪多化为雨下了)。例如1954年末到1955年元旦一场持续两三昼夜的大雪,北纬32度附近最大雪深都在40厘米左右以上。其中安徽寿县和江苏南京曾分别达到52和51厘米。80年代中期的一个隆冬(记得在1月中下旬),我们一行从北京飞去杭州开会,正遇大雪,飞机在杭州盘旋20多分钟,最后只好伺机降落在上海机场。这场大雪雪深最大的地方也有45~50厘米。

       这里最大降雪多发生在1月份“小寒”“大寒”节气的原因,主要是这里冬季暖和,所以只有最冷时期才有合适的零下低温以利于降大雪的缘故。至于地域发生在江淮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纬度南北适中,江淮以北冬季严寒水汽条件较差,江淮以南气温过高,都难降“鹅毛大雪”的缘故。广而言之,我国南方凡冬季温暖的地区,如有大雪,一般都下在最冷的小寒大寒而非大雪节气。